8月10日,苏格兰中小学如期开学了,重新坐在清晨开往学校的公交车上,回想自己这一年来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分。2019年9月,当我拖着行李箱登上飞机前往苏格兰中小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苏格兰孔院”)赴任的时候,并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更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一年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初见,陌生又亲切
苏格兰孔院总部设在格拉斯哥,在苏格兰21个地区开设了孔子课堂。我工作的珀斯和金罗斯孔子课堂中心设在Kinross high school,是我们北师大天津附中的合作伙伴学校,当我第一天走进该校中文教室的时候就看到众多的中国元素和北师大附中赠与该校的校服熊、校园照片,顿时对这所学校的陌生感就化作亲切感,似乎我并未远离祖国和学校。
融入,忙碌又快乐
课堂中心给整个珀斯和金罗斯地区中小学提供中文教学,每周要到金罗斯中学、珀斯学院和3所小学去授课是我的工作常态。这些学校大多位于郊区,需要乘公交车奔波往返。
我的第一节课从自我介绍开始,我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我来自的城市和学校。现代化的城市和美丽大气的校园让我觉得很自豪,也使这些外国学生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城市和中国中学。很多学生表示希望通过暑期夏令营来到中国交流学习。了解到学生的意愿,我经常会把一些国内学校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们,同时也发到社交平台上让更多人去了解当代中国。这也是我们汉语教师的使命。
我的汉语教学以话题为单元,侧重激发学生对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我每天认真钻研教学方法,设计各种游戏、唱歌和竞赛等形式来巩固学习内容,对高中生也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评估。语言教学之外还兼顾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会通过一些手工制作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比如教学生剪纸和自制红包,来介绍春节习俗,制作一个纸老鼠介绍十二生肖,制作一个灯笼介绍元宵节。在春节那一周则把课堂挪到了学校家政课厨房,教学生们包了一星期的饺子,都是当场煮熟,然后把自己的成果拿一次性餐盒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同时,每个月还会开展一次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包括中国书法、中国国画、剪纸、制作中国结、学习使用筷子等。有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参加的,有时也有老人独自来参加,甚至有一次一个爸爸推着婴儿车带着小宝宝陪同上小学的大女儿来参加活动,足见参与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由于很多外国友人对中国功夫感兴趣,我准备下次社区活动教他们太极拳,原本计划3月25日将所有小学7年级学生集中在Kinross high school教他们一套武术操,但是由于疫情的快速发展,从3月23日起,全英学校关闭,社区活动中心也关闭,一切线下活动和教学都按下了暂停键。
疫中,温暖又充实
当英国疫情肆虐的时候,很多国内亲朋和同事都很关心我,纷纷嘱咐我做好防护,苏格兰孔院中方院长每天联系我们确认平安,孔院老师们也每天在群里互相鼓励、加油,驻英使馆给我们发放了“健康包”,天津市教委给我们寄来了一些防疫物资,当地的同事也在每周的线上会议中给予我们关心和问候。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很温暖,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场不知要持续多久的灾难。我的心渐渐从最初的恐慌中平静下来。
疫情期间,除认真完成线上教学任务,参加各种网络培训、线上会议之外,我还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我报名成为由苏格兰华侨华人团体组建的中医义诊平台的志愿者,协助医生整理病人的病历,追踪后续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等等。这个平台每天义务接诊十几人,并在群里普及抗疫知识,有效地帮助了数百名同胞。我还写了平台简介、苏格兰侨界联合倡议书等文件提交给驻爱丁堡总领馆,在山东医疗队赴英国期间还负责收集整理大家的疑问提供给专家,我希望我所作的这些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
此外我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不断提升技能。我开始练习国画,并在社交平台上推送利用国画学中文系列,尝试将语言学习与中国国画艺术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我还学会了录制和剪辑视频,制作了一些教学素材小视频,有介绍风景的自然风光篇,介绍中国武术、中国国画、端午节的中国文化篇,以及香蕉燕麦饼的制作、如何快速剥蒜等内容的生活技能篇。
我也努力去增加自己的见识,每天坚持看新闻了解时事,每天步行锻炼身体的同时探索周边环境,观察和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活动,规划着哪些将来会是课堂上鲜活的实例。
这次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时候也并不孤单,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
新学期开始了,原本50多人的苏格兰孔院大家庭的多数老师和志愿者离任回国,暂时只剩下我们去年赴任的9位公派教师。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肩头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将不负使命,站好这班岗。(作者系苏格兰中小学孔院公派教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