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留美博士陈以旺的中药梦想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是福州的一句民谚,这句话很切合留美博士陈以旺的情况。陈以旺是福建福清人,在福建医科大学学习,1981年获得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硕士研究生学位,1985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乔治城大学生理和生物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接着做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完成美国华盛顿退伍军人医院内科住院医师的训练。2001年,他回到福州,担任母校福建医科大学的副校长。为了新的追求,他曾北上无锡等地,但近10年,他还是把根扎回福建,以连城为基地专心做生物医药和中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一个闯过大世界的人最后还是选择福建创业,一个西医出身的医学博士毅然转到了发展中药。

图片1.png

  留美博士陈以旺(受访者供图)

  出去是取经,干事要回国

  陈以旺属于最早一波出国留学的幸运儿,也就成了最早那波追赶先进的弄潮儿。

  刚到美国陈以旺就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医学博士生,用起那些医学设备的动手能力,居然还不如当地的高中生。势差带来势能,压力带来动力。他发奋追赶,非常珍惜难得的留学机会和先进的科研环境。“那时候,我在美国做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研发新药。因为研究过程中要保证电流的稳定,而晚上通常是用电低谷期,电流比较稳定,我就每天干到深夜。周末也是好时间,我从周五晚上就开始睡在实验室里,一直工作到周日下午。连着拼了三个月,成果也瓜熟蒂落。”陈以旺参与研发并拥有部分专利的抗过敏新药奥列格雷(Allegra)被列为非处方药(OTC),至今依然畅销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在国外时间长了,陈以旺越来越想家。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科研环境不断改善,陈以旺的心不断被国内的变化牵动着。他和身边的朋友不时会感到迷茫,他们开始意识到美国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不甘心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在异国他乡一天天滑过。

  2000年11月,陈以旺参加了“北美洲中国留学人员高科技项目暨人才交流大会”。活动期间,他接触了来自福建省的高规格引才团队。家乡福建的发展愿景,福建省欢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真诚态度,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让陈以旺决心回国干一番事业。在强烈的家国情怀与事业发展机会的双重催化下,陈以旺很快做出一个令当时不少朋友都为之吃惊的决定:挈妇将雏回福建发展。2001年2月,陈以旺回到福州。4月,他被正式聘任为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走上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岗位的陈以旺把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作为自己的一个优先攻坚目标:建一个现代化的生物医药中心。

  “在国外进行过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基础研究,我比较了解相关研究的情况,回国之后,觉得发展生物医药必须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陈以旺说,“我提出这个建议以后,省里很重视,省财政厅、教育厅拨给医大专项经费1500万元,用于支持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建设,省科技厅和省发改委分别提供了50万元和100万元的重大科技项目资金。”福建省内院校、科研单位,一些院士、名医和医药专家都很关心和支持这个中心的建设。生物医药中心很快建成,而且首期就建设了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和治疗、基因功能和电生理、药物化学、药物高效筛选等5个相互配套的实验室。2001年8月,刚刚诞生不久的生物医药中心便承办了福建省国际医药生物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对推动福建省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不久,陈以旺又作为药理学学科带头人,成功申报获批了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陈以旺为此感到欣慰,“这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突破。回到母校是我做的一个正确决定,我也为母校发展做了一些添砖加瓦的事情,算是尽了一份力。”

  九年磨一剑,静待锋芒出

  作为一名药理专家,发展中药产业是陈以旺一直以来的梦想。

  陈以旺在美国主攻药理学及新药开发,是美国5项专利新药的主要研发者。

  他敏锐觉察到中药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当他冷静观察的时候却发现,中药开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这些年来,日本汉方药发展很快,在国际中药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但是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发展之路却那么艰难。”

  陈以旺带着新的梦想,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他要通过创业实现一个中医中药的大梦想。福建连城县委县政府结合连城县丰富的天然资源,策划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进生物医药领军人才。机缘巧合,机会难得。他也正在寻找可以依托圆梦的地方,于是就选定了连城。

  他与台湾院士专家共同创建了福建海峡生物科学研究院,联合福建连城国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起生物医药研发团队。连城的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连城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东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是规模化种植名贵中草药、养殖林麝和梅花鹿的好地方,正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理想之地。加上连城已经建成民用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有客家人聚居地和发祥地的文化底蕴,还是中央苏区县之一的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发展新兴产业动力十足。连城县政府全力支持他的项目落地。除了给予基础场地、配套设施、资金扶持,还给予120亩工业用地,建起10800平方米的综合厂房,配套了10万级洁净标准的生产车间等关键设施。

图片3.jpg

  国通生物厂房

  陈以旺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新的事业上。每年他除了抽出十多天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外,其余时间都投入得到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上,周末无休。他聘请多名留美专家博士到连城指导和参与产品研发。他极为重视产品的创新性和质量的可靠性。他努力把中医中药的传统理论、中医药食同源的文化理念运用于指导中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探索中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创新开展中医养生产品、美容护肤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他希望把最好的产品推向市场,服务大众。目前,他更是与留学回国专家、国内专家以及其他同仁一道,结合梅花山高海拔的天然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筹划与山区多个乡村合作,实现名贵中药材的林下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实现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最大限度地让山区农民在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中获利,并且可以分享今后新产品走向市场的利润分红,实践“三产融合”,助力农民劳动致富、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把现有的“海峡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为连城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这次创业过程中,陈以旺遇到了此前未曾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但是他化用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勉励自己:“创业的第一境界是志存高远,看清方向;第二境界是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第三境界是不计得失,道法自然。创业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战胜自我。”

  就在陈以旺沉浸在高质量中药开发的这些年中,中医中药创新发展也不时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在用青蒿素抗疟领域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就是从对中国中医药宝库的继承发展中成功取得的。屠呦呦说,“获不获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获奖证明我们的中医药宝库非常丰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得到广泛有效应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医药开发潜力的巨大价值。

  陈以旺坚信自己这次创业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仅今年一年就出台了不少重磅文件。”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又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目前,陈以旺他们的研发基地通过了福建龙岩市生态环境局的审批,并已有数个项目产品完成研发。这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希望我们的产品在明年就可以投入生产,成功推向市场,推向世界,为民造福,帮助中医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陈以旺简介

  陈以旺,福建福清人,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硕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85年获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美国留学,获得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学位,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和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临床住院医师,是畅销于美国的抗过敏新药Allegra的发明人之一。2001年回国担任母校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如今在连城专注于中医药产业发展。作为一名药理专家,发展中药产业是陈以旺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些年来,看到日本汉方药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决心。选择连城,是陈以旺综合考虑当地丰富中医药资源、便利交通条件、深厚文化底蕴、强有力政策支持的结果。

  连城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家层面和各地纷纷推出有关政策。福建省连城县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东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是规模化种植名贵中草药、养殖林麝和梅花鹿获取天然麝香和优等鹿茸的理想地方。连城曾经是个长期贫困的山区县,近些年来,连城立足本土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冠豸山的秀丽风光带动全县旅游业发展,同时建设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而中医药是其发展亮点。2016年9月,连城培田草药小镇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目前,连城正在通过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文化,打造以中医药研发、康复、旅游、教育、文化与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特色小镇,努力塑造“民间故宫、闽西药谷”形象。

(本报道采写过程中得到福建省引进人才服务中心、福州市欧美同学会大力协助,谨致谢忱。)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