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济南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分10部分,对“十四五”时期全市人才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推进措施等做了整体设计。《规划》明确提出,聚焦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实施强省会战略和打造“五个济南”的目标定位,强化人才引领发展地位,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构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源泉和核心动力。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济南市人才发展的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济南市基本形成与“五个济南”建设目标相匹配、与强省会战略相适应、与高端高质产业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发展格局,人才集聚高地初步形成,人才活力加速释放,人才生态更加优化,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
在人才规模和结构方面,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全面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的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开放度。《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产业聚才、才兴产业格局。加快引进建设一批大院大所,持续推动校地深入合作,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激发,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依托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叠加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高标准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立先试先行的创新机制、多元赋能的兴才机制、灵活高效的励才机制、容错免责的保障机制,加快构筑更加开放、更加领先、更加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生态,打造人才引领发展示范先行区。
《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充分挖掘我市平台资源,进一步强化各类平台吸引人才、培育人才、集聚人才的突出作用,重点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中科系”创新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五大科技平台”。
《规划》结合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创新举措。一是提出持续打造高水平科技产业人才高地。围绕构筑我市现代产业新优势,聚焦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二大产业链人才需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顶尖人才、支柱产业人才、新兴产业人才、未来产业人才、产业技能人才等“五大产业人才集聚高地”。《规划》明确提出,夯实主导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加快构筑支柱性产业集群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快引进培养集聚各类科技研发人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引进一批前沿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带动未来产业技术突破。二是培育壮大强省会人才队伍。聚焦强省会建设人才需求,引进培养集聚各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泉城企业家、乡村振兴人才、泉城名师、泉城名医、党政人才、社工人才、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青年人才等“九大人才队伍”。
《规划》提出了提升全市人才吸引力、集聚力的重点举措。一是优化区域人才发展布局。加快沿黄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加快省会经济圈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人才协同发展、加快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初步形成健全完善的区域人才协同发展体系。二是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持续优化人才制度供给,从创新人才引用体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释放省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三是大力营造一流人才生态。建立健全多元化、精准化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营造安心发展的良好生态,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进一步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完善双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服务市场化发展,加快人才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