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含金量”十足!“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重磅发布!

发布时间: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公众号 

  9月8日,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新出台的《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 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进行发布。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折喜文,市领导额登毕力格出席发布会。发布会上,折喜文介绍了“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出台背景、主要特点和比较优势。额登毕力格就“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政策要点进行了解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分别对“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相关配套办法作了介绍。
  “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高端人才与实用人才并重,助推产业升级与社会事业发展并行,面向人才开发全链条全周期,着力打造政策优、力度大、层级多、方式活、更具比较优势的“一揽子”人才政策。围绕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搭建人才载体平台、优化人才服务措施、健全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人才新政提出一系列“政策干货”。

  大力引进一流人才和团队。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获评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全职在鄂尔多斯工作的“天骄英才”“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工作补贴。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最高5万元一次性奖励。
  助力产业人才引进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和本科生分别给予10万元和1万元生活补贴。获评市级以上技能人才奖项或荣誉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技艺高、贡献大的网约配送员、养老护理员等新兴职业急需紧缺人才经评审也可享受奖励扶持。

  加强优秀青年人才战略储备。博士创新人才可申请最高30万元科研经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可另外享受10万元生活补贴。实施“明日之星”课题资助计划,对入选的青年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课题资助。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择优给予最高8万元资助,并积极通过组织考察交流、实习实训、挂职锻炼等活动吸引各地优秀青年学子来鄂尔多斯就业创业。

  促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选拔资助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团队,给予获评人才2万元、团队最高30万元奖励。对取得职业技能资格的乡土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万元的技能提升补贴。

  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引进专项支持计划”,允许高校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需求自主制定引才标准、自主开展引才工作,并提供安家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岗位特聘补贴等有竞争力的引进待遇。对举荐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单位和个人最高奖励200万元。鼓励企业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招才引智,最高给予引才企业100万元补贴。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成功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的,最高给予用人单位100万元奖励。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才,按照实际支付给人才劳动报酬的一定比例,给予用人单位最高100万元引才补贴。

  优化升级平台载体建设举措。对新获批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次性资助100万元,建站后每年最高给予50万元运行补贴。列入创建期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最高给予1亿元的资金支持。新获批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贴。对新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和25万元资助。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建设“人才飞地”引才聚才,对成效显著的异地研发机构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

  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对全职引进的“天骄英才”“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分别给予180、150、120平方米的购房补贴。全职引进的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享受5—40万元安家补贴。面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卡,提供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健康保健等9个领域便捷服务,并妥善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问题。通过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补贴、人才创新金融扶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放“人才服务券”、支持“揭榜挂帅”课题研究等举措,优化完善人才创新创业配套服务体系。

  据了解,为使人才新政尽快落地生效,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人社、财政、教体、农牧等部门同步制定了“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相关配套办法,将于近期陆续印发实施。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