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际交流:让“交换生”轻松变身“留学生”
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开始“火”了。
许多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本科期间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国外交流学习一段时间。他们希望通过交流学习经历,看看自身是否适应国外学习生活。作为交换生的这段经历,也的确对学生的留学选择产生了影响。
参加交流项目可为出国做打算
早在大一下学期,康博雅便有了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她热切地期盼自己能够在多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自己的脚步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停留。
“本科的时候,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感受中文语境下的不同文化;研究生的时候,我希望换一个国家,感受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文化背景,体会不同教育体系的授课方式。”康博雅说道。
她曾听学长说过,学校有许多校际交流项目。申请成功后,可以到国外交流学习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于是,今年上半年,也就是在康博雅的大三学年下学期,她申请了美国天普大学的交流项目。
随着国内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许多高校与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交流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就读高校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到自己选择的国家,在当地大学就读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
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和康博雅一样,本就有研究生时期出国留学的打算。
借着出国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感受国外环境是否符合自己原先的设想。马孝彬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到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交流。在参加交流项目之前,他为选择国内还是国外攻读硕士学位而纠结不已。“烦恼之下,我觉得海外交流项目是一种尝试国外生活的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我可以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国外环境。”马孝彬说道。
校际交流项目对申请国外研究生有所帮助也是一大原因。在康博雅看来,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对之后的留学申请有利,且不会影响自身的本科课程学习。“因为你在当地已经适应过一段时间了,面试官会认为你再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话,会比其他人更能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在交流学校所修的课程可以转换成国内就读院校的学分,对自己原本的本科学习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经历,让学子心中有了对于留学选择的答案。
学习环境笃定了学子留学愿望
作为学生,对留学的选择更多是取决于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因此,众多学子在参加海外校际交流项目时,格外注意国外学校的学习环境。
谢圣山印象最深的是,国外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行方便,这也使他笃定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想法。2014年,谢圣山申请校际交流项目,到美国天普大学交流一学期。这次交流学习,从教材、教具到教学风格,都让谢圣山感到“全世界都在为我的学习铺路”。
“比如,学校有专门配套的习题网站,老师会在网站上布置对应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做的只是跟上进度。只要有电脑,就能登上网站,就可以学习。这比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谢圣山补充道。
康博雅也提到了教学模式的方便快捷。“在国内,一般是老师上课留作业,课代表发到群里;在国外,老师会将课程的讲义、作业及要求都放在学校网站上。在这个网站上,作业截止日期、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百分比都清清楚楚地写着,提交作业也是通过这个网站,非常方便。”
另外,国外教师的社会经验丰富,常常从事过相关行业。康博雅介绍,“我交流的学校在美国并不算特别有名,但是我感觉这里的老师工作经历更丰富,和业界的交流也更深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国外老师常常会提到自己之前就职的公司。比如我有一个老师,曾经在10家公司工作过。这样的话,他把实际经验带到课堂来,对学生来讲无疑是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
在课后学习方面,谢圣山提到美国学校有许多的workshop,类似于课后辅导班。“如果你英文写作不太好、数理科目跟不上,或者有一个期末演讲要做,而你又没有人可求助,就可以选择这个辅导班,他们会有对应的人给你辅导。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也是人力、财力的投入。”
正是因为交流学习期间感受到的良好教育模式,原本抱着好奇和冒险心态去交流的谢圣山坚定了留学的心。“在出国交流之前,家里希望给我安排一条安稳的道路。我当时对自己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觉得这样也不错。但是交流后,在陌生的环境中,我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最终决定在2016年本科毕业后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深造。”
生活环境促使学子多做考虑
学子在国外除了关注学习环境外,也十分注意安全、费用、社交等因素。
康博雅表示,她交流时的学校在美国费城北部,治安混乱,选择研究生学校时,自己定会着重考虑安全问题。
“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枪击案,学校会发短信提醒。基本上每周都会收到三四次短信,写着某某街区发生持枪抢劫案了。我在那里交流期间,就赶上了一次持枪抢劫杀人案。校长还给每个学生发邮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警笛声成天在马路上响,有一种这个世界很不太平的感觉。”
在国外,夜间出行尤其危险。康博雅在交流期间,天黑后从来不出门。有时碰上晚课,晚8时多才放学,她一定会选择乘坐校车回家。校车上基本都是亚洲女性,较为安全。“当然学校的人文关怀做得很好,有很多安全桩。但是我选择研究生学校的时候,一定不会把自己放到这么危险的环境中。”
马孝彬谈到,治安问题促使自己放弃留学念头,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我在荷兰交流时,也会到周边国家游玩。由于中东和北非战乱,欧洲涌进了大量的难民,所以社会治安特别不好。出去玩的话,经常会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这样的事例就在自己身边发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给人安全感的生活环境。”
社交也影响了马孝彬的选择。“可能是文化背景与欧洲人存在差异,即便平时能交到很多朋友,也很难像在国内那样建立比较亲密的社交关系。在国外,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我不太喜欢这种状况。”
到美国交流的康博雅,最后选择了申请加拿大的学校。一是因为美国学校学费贵。她真正在美国生活后,发现美国的花费很大,一年学费抵得上加拿大学费的3倍。“也就是说,在加拿大读完一整个项目的花费可能和美国一年花的钱差不多”。二是因为移民政策,相较于加拿大,美国更难留下来。
“美国的签证是抽签制,留下来的几率不高。加拿大则是申请后等待即可,不需要抽签。而且,在美国生活后,我也想再换个环境,体验不同的文化。”她这样认为。
大学中的海外校际交流项目
海外学生交流按项目来源分为校际交流项目(由学校签署,面向全校各专业)、系际交流项目(由学院或系签署,仅面向本院系)、个人访学(学生自己联系的访学项目)。
其中校际交流项目,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到所在学校的院系报名;各学院进行筛选并向学校负责交流项目的国际处提交推荐名单;各学院的候选人有严格的给定名额,不能超出限定推荐名额。
参加校际交流项目的学生需满足相应条件
1 达到一定的绩点要求;
2 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不同的海外高校对学生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有不同的要求;
3 尽早准备材料,提前办好签证、银行证明等材料;
4 上交推荐材料及名单,并通过审核后,材料合格者将参加相应的面试;
5 参加交流项目后,待交流所在高校将成绩单寄回之后,根据相关要求转换成就读高校学分。
(曾宣宣 摘编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官网)
原标题:海外校际交流项目 让“交换生”轻松变身“留学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1月01日 第09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