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至20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语言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国际交流部承办的“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2021”,通过在北京和山东曲阜两地组织系列座谈研讨和参观走访活动,加强汉学青年学者对中国的深度思考和社会体验,促进世界各国在汉学及与中国相关领域从事汉学研究、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青年学子开展交流合作。
深入乡村,感触当代中国
10月17日,营员们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泗水县龙湾湖艺术小镇示范区的等闲谷艺术粮仓进行参观访问,了解到当地有志青年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用短短两年时间将乡村开辟成文化艺术园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动范例。“等闲谷艺术粮仓”的原身是一个始建于1968年的战备粮仓,作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粮仓宝贵的文化印痕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历久弥新。当地勤劳的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用热爱生活与艺术的灵魂,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如今在当地有志青年的耕耘下,粮仓已成为集文化研学、艺术写生、产品展销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文创型乡村研学旅游综合体。
参观访问山东省曲阜市泗水县龙湾湖艺术小镇示范区
在这一中西合璧、集设计与天然于一体的艺术天堂里,营员们通过观看纪录片和聆听讲解,了解了古老山村是如何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步伐实现焕然一新的。营员们纷纷感叹中国的乡村振兴政策是实实在在利民惠民的好政策,也体会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走近儒学,贴近儒学经典
10月18日,营员们以孔子的故乡——曲阜为起点,走进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孔府、孔庙和尼山圣境等文化地标,在专家学者的讲解下亲身体验齐鲁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魅力。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指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是主流性的思想代表。因为“和而不同”的包容心态,才促成多种宗教进入古代中国,形成了多元发展的中华文明。在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文化、孔孟之道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希望更多外国朋友能够了解我们的五千年文明与底蕴。
身穿传统服饰体验儒家礼乐文化
通过一整天的游览与体验,营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与儒家文化真正意义的近距离接触,使自己对儒学有了更直观、更立体和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他们结合自身与中国文化结缘到在中国的学习成长经历,意识到必须提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与表达力,才能从更多角度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研习汉学,共议学术话题
此次研习营安排了数次关于汉学研究核心领域的专题研讨活动。10月15日开营之际,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举办了首场主题为“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外译”的座谈会。来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中国孔子研究院、山东省翻译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山东省泰山学者,与汉学青年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中外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经验分享”和“中国作品外译内容选择与受众反馈”两大议题。营员们各抒己见,表示翻译要尽可能客观清晰地翻译中国作品,了解不同受众需求明确译本方向,还要注重翻译中国学者对经典解读的著作,外译作品不应失去其本身的文化意义等。10月19日,研习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儒学、汉学与文明交流互鉴”专题研讨会。与会中国学者聚焦汉学发展前景与汉学家的培养,强调汉学研究需要兼具本土视角和海外视角,以及理论视角和历史视角。10月20日,“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2021”举行闭营仪式,国际儒学联合会刘延东会长出席。营员们围绕“参加研习营的收获与感想”和“研习营研修内容和方式建议”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2021”闭营仪式暨“我与中国——研习营活动营员体验分享”座谈会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为期6天的研习营,让营员们领略了齐鲁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魅力,深入乡村体验了当代中国国情,走进大学参与了学术研讨,历程难忘,收获颇丰。“汉学青年研习营”作为一个汉学对话平台,培养和支持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代中国和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学有所长的青年学者,推动国际汉学发展,助力文明交流互鉴,期待他们在世界汉学研究和国际文明交流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贡献青春力量。(作者余蓝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教授;徐冬皓系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