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我被意大利佛罗伦萨孔子学院录取为国家公派教师,本以为很快就会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见到我的外国学生们。然而由于意大利疫情肆虐,根据孔院安排,我们要在国内远程授课。从来没想过,我和我的学生会隔着上万公里,六小时时差开展教学。因为疫情,我经历了如此特殊的教学历程。
上午九点半,我的闹钟响起。不要怪我睡懒觉,昨晚的课是深夜一点才结束的。揉揉略有些酸胀的眼睛,爬起来洗漱,镜中的黑眼圈似乎又加重了一些。吃点东西,新一天的忙碌又开始。邮箱里已经躺着数封未读的邮件,有零基础班学生发来的语音作业,也有中级班的习作。仔细听听零基础班的作业,除了指出可以进步的地方,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赏。我还要给中级班的习作改错字,纠正语法,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学期中我收到了零基础班的一位学生用全中文写的邮件。打开邮件的一瞬间,我心里满溢的都是惊喜和自豪。虽然短短几行字,却让我成就感满满,也许这就是这份事业最大的意义。
零基础学生发来的全中文邮件
中级班的学生大都来过中国,上课时都充满热情。看得出来,中文会成为他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有的是跨国公司的职员,有的是这段时间比较清闲的导游,有的是正在抗疫一线的护士,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学习中文让我们虽远尤近。期末的时候有人参加了“汉语桥”比赛,在最后一节展示课上,屏幕那端的他们用所学的汉语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故事。
华裔班又是另外一番风景。我教的是华裔班一年级,孩子们只有六七岁的年纪,每次课却要上四个小时,这对我和他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除了保证休息时间,我还绞尽脑汁想出有趣有效的课堂游戏,制作抓人眼球的电子课件,组织动手又动脑的儿歌表演,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我还积极寻找课本和他们生活的结合点,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使用汉语。每次听到他们发来的语音作业,声音奶萌可爱,一下子就驱散了我心头的疲惫。这些小朋友都有中华文化之根,虽然身在异乡,父母也不愿让他们丢掉文化传承,把中文学好以后在世界大舞台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6月初,当我结束最后一节课,关上网上会议窗口,心里感觉如释重负,却又怅然若失。我不知道和他们约定的见面什么时候才能成真,也不知道是否有缘再成为师生。凌晨一点,我挂念着我的学生们。看向窗外,安静的夏夜连蝉鸣都没有。
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封邮件,按理来说,不该再有作业来了,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一位学生发来的感谢信。看完邮件,我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比任何奖杯给我带来成就感都多。炎热的夏天,心里像春日般温暖舒适,嘴角也荡漾起一抹最明媚的微笑。(作者系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国家公派教师)
最后一课后学生发来的感谢信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