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由柏林及勃兰登堡地区公派学联和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柏林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在德者·说》论坛暨夏季学术交流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全程线上进行,以“化学路上求索漫漫长,吾将修远以迈重重山”为主题进行了化学学科的科普与分享,为在德学生学者解读最新研究热点,提供项目申请经验,增进学术交流,推动跨学科研究,帮助在德学生学者更好了解各国化学学科发展趋势。论坛邀请3位嘉宾与105名在德博士生及学者以化学最新学术成果及行业背景等主题进行了线上交流和讨论。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柏林分会会长王娇代表主办方感谢驻德使馆教育处对此次论坛给予的大力支持,介绍了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的基本情况和品牌活动。她表示,本次活动为广大留德学生学者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期待未来与柏林及勃兰登堡地区公派学联能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洪堡学者张伟博士分享了他目前的科研课题,从配位聚合物、介观结构的构筑、复合结构的合成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讲解。海洋开发的推进对水下设备的能源供应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博士表示通过采用普鲁士蓝框架作为电子、离子的载体,有望满足特殊海洋环境下原型器件的构筑。此外,对PB单晶体进行介观结构化的调控,可以有效的改变电子、离子以及电子离子的耦合传导模式,进而优化原型器件。
洪堡学者徐耀林博士讲述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所在课题组的电镜研究,并以冷冻电镜在能源材料应用的例子,做了关于冷冻电镜的科普。围绕近年来冷冻电镜在敏感性能源材料,尤其是锂电池中锂金属电极和界面的研究应用,徐博士介绍了当前冷冻电镜技术在能源材料分析表征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在能源材料分析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青年化学奖得主李爽博士讲解了新型杂化材料的精细纳米结构设计,及原子尺度的金属活性中心结构调控。李博士表示电化学催化在能源存储与能源转换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电化学催化剂一直是能源材料领域关注的重点科学问题之一。由有机和无机两种或多种组分在纳米或分子尺度组成的杂化材料,非常适用于构建不同金属活性中心的高活性催化材料,所合成的一系列高性能的催化材料,有望应用于电化学产氢、产氧、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
柏林及勃兰登堡地区公派学联副主席沈成绪感谢驻德使馆教育处、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参会嘉宾、学生学者的大力支持。作为化学系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他表示化学的世界是浩瀚的,但想要把自身所学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人类服务,这个过程还是道阻且长的。结合主题“化学路上求索漫漫长,吾将修远以迈重重山”,他希望本次活动可以促进化学与其它实验科学间的学术交流,期待在下一届《在德者·说》论坛与大家再相见。
本届论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化学学科中光电领域、锂电领域、有机合成领域三个方向最新的研究成果,参会的学生学者积极提问,与嘉宾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供稿/柏林及勃兰登堡地区公派学联 作者系神州学人海外通讯员、柏林及勃兰登堡地区公派学联主席)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