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百年党史“非”常学⑤|修学储能 追寻理想--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风雨历程筑就百年璀璨风华。中国人民奔小康、求富强的征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一心、追寻“中国梦”的旅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神州学人网联合南非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筹)组织留学南非的学子们学习、感悟百年党史,真实记录学习感想,近期将陆续推出“党史‘非’常学”系列。

  正所谓“走得越远,越知爱国”,20000多公里的距离,6小时的时差阻隔不了南非学子的爱国向党之心。走得越远,学子们越是关心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越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伟大光荣。

  南非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筹)是覆盖南非全境的中国学生学者组织,旨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中国学生学者间的交流与友谊。南非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致力于团结广大旅南学生学者,努力打造旅南学生学者之家,为促进中南人文交流和加深人民友谊发挥积极作用。

修学储能 追寻理想

--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与同学们一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内心深受触动。在此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观看影视剧《恰同学少年》。它讲述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与同学们一同思考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动人故事。

  求学时期的毛泽东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博览群书。他在国文课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特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没有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他学习知识不仅为了自己修身养性,而是想运用自己的所学揭露时弊,唤醒民众,并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生活动,如抵制军阀的学潮、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徒步实践考察、创立新民学会等,逐渐从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理想,不断探索救国救民、民族复兴的道路。

  心有所系,修学储能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一道,按照杨昌济老师提出的“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目标,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开拓视野。他把每一分积攒下来的钱都用在购买书籍和报章上。为了学习方便,他将杨昌济老师借给他的《西方伦理学史》手稿抄录了一遍。

  除了自己读书学习外,他还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与同学们一起交换学习心得。假期时,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和陶斯咏等在湘江边畅谈读书和社会研究心得。去蔡和森家时,他和蔡和森一起露宿在爱晚亭,虽然没有晚饭吃,但还是充满兴致畅谈古今。为纠正偏科,毛泽东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恶补数学等课程,并养成了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最终,在全校自由投票中被选为德智体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代表。        

  反对复辟,学子明耻

  在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之际,湖南军阀要求以一师为发起地,在湖南学界搞一场以“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政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还指定按一师的作文成绩单名次,如毛泽东等名列前茅者必须参加。军阀给征文优胜者许以官爵,并以断绝学校经费威胁校长照办。校长被迫答应贴出征文通知,一纸通知顿时引来全校学生大哗。毛泽东带头参加抗议活动,并和同学们一道将卖国条约编成《明耻篇》散发给民众,在引言中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文字。

  在袁世凯称帝之际,他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一起汇编了《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张》反对帝制,并在“洪宪皇帝”登基庆祝大会上将“圣喻”掉包成梁启超的时文汇编,搅乱了此次大会。目睹荷枪实弹的士兵欺压着手无寸铁的学生,刘老汉为了救徐特立校长也被军警枪杀,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毛泽东苦苦思索,中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投身实践,追寻理想

  护国运动后,孔昭绶校长的回归让学生们备受鼓舞。他号召学生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开展学生自治运动。毛泽东受到了强烈感染,他身为学友会的负责人,组织活动,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学校实行军事教育,组建学生军,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参与并负责训练,他体会到青年就是要学会武装自己。为了锻炼生存能力和了解社会实际问题,毛泽东和萧子升一起徒步游历了湖南的一些县乡了解社会状况,并用给人写对联和诗文的方式来解决食宿费用,通过社会现实调查来增加对社会底层民众疾苦的了解。毛泽东还主动提出由学友会举办工人夜校的建议,到工厂去宣传不读书的害处,自编教材并兼任教员给工人们讲课,与工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毛泽东沉浸在改造社会和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中,心潮澎湃,理想在胸中激荡。1918年4月,由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书农等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的新民学会正式宣告成立。在入学第一堂课上,杨昌济教授向全班同学询问志向时,毛泽东未曾回答的问题如今终于有了答案。一个进步青年团体正式踏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启了救国救民,实现理想的征程。 

   学有所依,承接未来

  历史在延续,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如今的我们已无需像先辈们那样努力探索中国的出路,但是毛泽东和同学们为国求学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个体,尽管微不足道,但仍可以在国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今日之中国更需要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随着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和国家开放的留学政策,我有幸成为了千万个留学生之一,来到国外学习。初到南非时,在英语教学的课堂,我有些许不适,也曾产生像毛主席在求学初的那种迷茫和无助的情绪,但我告诉自己要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带来的不适感,努力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跟上专业课程。我意识到我在国外学习不仅仅代表了我自己,同学们提到我的名字时,会时不时加上“那个中国女孩”。我的形象和我的课堂表现就是南非同学们感知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尽管学习压力大,但要想获得外国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我们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做得更为出色,打破他们心中存在的“中国学生只有数学好”的片面认识。

  我很赞同毛主席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精神才更能坚定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才能在困局和逆境中不放弃,努力前行。我很敬佩那些克服种种艰难,出类拔萃,学有所成,归国后在不同岗位上为祖国贡献所学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这种异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以及心系祖国的情怀值得敬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国家的建设,才能使自己学有所依,使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当努力学好专业技能,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勇于担当,为祖国的强盛,奉献所学,不辱使命。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