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平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涯共此时 云端迎新春”海外中国留学生网络联欢会。作为观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又是在这么一个特殊困难时期,说实话,我比组织者还要紧张。毕竟,现在网络上可看的东西很多,观众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一口气看下来,发现整场演出精彩不断,有欣喜,有惊艳,也有感动,甚至热泪盈眶。
作为一个父母辈的观众和多年从事留学工作的从业人员,我也试着谈一下对这场联欢会的感受。
这场演出的最大特点是时代感很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世界范围内疫情蔓延,留学生面对双重困境,既担忧所在国的疫情,又记挂着祖国的亲人,既有学习上的困难,也有生活上的困难,大部分节目都真实表现了留学生的困境与坚守,不造作,不虚饰。演出场所也多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 “串串烧”的节目形式加上云联通,成就了一台天涯海角、云中漫步的奇趣演出,同时也是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形式的舞台呈现。这是一场别开生面、新事新办的特殊相会,是海外学子给祖国和亲人的特殊汇报,也是结合新技术,困境中求突破的新春晚会新尝试。二是体现了新时代留学生的精神风貌,他们既有老一辈留学生刻苦学习、心系祖国的群体特征,又有新一代留学生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特征。身处异国,面对疫情,眼前是空荡荡的教室,空荡荡的大街,但他们没有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而是坚持学习,心怀梦想,面戴口罩,也面带微笑。这种精神面貌在这场联欢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时代的真实记录,是新时代留学生的精神实录,也比以往的联欢活动多了一层精神留影。
这场演出富有广阔的空间感,具有国际视野,是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记录。歌舞《好运来》有嘻哈风格,背景有街头涂鸦壁画,一下子把观众带到陌生的国度;独舞《鸿雁》的背景是世界性地标——悉尼歌剧院,在空荡荡的歌剧院台阶前向着蓝天,向着远方的祖国,歌之舞之,没有观众,只有尽情地表达。
参与节目演出者的身份感很鲜明,就是特殊困难时期滞留在外,坚持学习,坚持歌唱的留学生,每一个节目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再现,是海外中国留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表演者大多有较高的即兴表演才能,对类似群体和青年人,可能更有亲和力和呼应感。比如歌曲《我们很好》,歌词创作和演唱具有一定流行性风格;爵士组曲,中外两位琴师用两台钢琴面对面演奏,犹如中西哲人的对话,丝丝入扣,呼应无间;舞蹈《当中国与南非相遇》 演绎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融与和谐;二重唱《故乡的云》,声情并茂,把老一代海外学子对故乡的深情回望作了新的诠释,打动人心。
作为一次特殊时期的尝试,这场全球留学生网络联欢会虽不是尽善尽美,但可以说是一见惊艳。即使有一些不完美,但因为真诚,我们记住了这次活动。“云端迎新春,归来仍是少年”,这是节目中的一句话,也以此祝愿新时代留学生。(供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