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春晖计划”留日博士专家团举办年会 回顾19年来支援西部教育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 12月26日晚,“春晖计划”留日博士专家团(以下简称“专家团”)云端忘年会暨年会举行。驻日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胡志平出席并致辞,留日博士专家团团长赵新为、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会长马贵臣、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会长葛宗涛、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杨克俭等30余位专家,以及驻日使馆教育处参赞陈丽萍、一秘安载鹤、一秘陈会林在线参会。

春晖1.png

  胡志平在致辞时感谢专家团19年来持之以恒支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他称赞专家团充分发扬了留日学子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爱国传统,在紧密结合西部社会发展实际,发挥旅日专家优势,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项目开发等方面为西部地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胡志平简要介绍了国家发展新形势和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鼓励专家团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在继续坚持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雪中送炭的同时,积极为“三区一带”建设贡献智慧,锦上添花,再立新功。

  赵新为回顾了专家团成立19年来支援青海、四川、内蒙古、海南、重庆、雄安等地高等教育发展及地方建设的历程,介绍了疫情下坚持网上开展支援活动的情况,表示将团结在日各领域华人博士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发展新需要,通过教育部“春晖计划”继续开展为国服务活动,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团副团长鲁云汇报了本年度支援国内防控疫情、通过在线方式与国内对接院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有关情况,并简要介绍了2021年工作规划。

  专家团成员中最早来日留学的时间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如今不少“00后”的青年博士也加入进来。与会专家按照来日顺序,愉快地畅谈起参加“春晖计划”的经历和收获。早期参加“春晖计划”的专家为自己多年对口支援的西部高校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感到欣慰和自豪。青年学者谈道,通过参加“春晖计划”项目,不仅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也从老专家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精神,对国情也有了更多了解,收获非常大。大家表示,尽管“春晖计划”项目做了调整,但专家团支援西部教育发展的初心不会变,同时也做好了与时俱进参与支援“三区一带”建设的准备,希望早日战胜疫情,重启“春晖计划”。

春晖2.png

  时任驻日使馆教育处公参李东翔出席“留日博士专家团成立大会”并作动员(2002年6月)

  教育部“春晖计划”作为支持海外学子为国服务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重要平台,在日本华人学者中有着广泛影响。留日博士专家团是2002年在驻日使馆教育处指导下为响应教育部号召而成立的在日华人高层次人才团体,现有成员近300人,主要来自日本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80%以上为理工专业,60%以上有高级职称。截至2019年,专家团已连续18年组织专家学者共479人次赴青海、四川、内蒙古等西部省区开展支援服务,成果显著。先后为对口支援的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各100多名,指导完成合作科研项目1000余项,发表项目论文1000余篇,举办学术讲座500余场,受益师生超过1万人次;帮助青海大学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全力支持西华大学建立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和应急学院,并承担四川省防灾减灾科研项目,实现项目“基地化”实体落地。2019年,专家团响应教育部支持雄安新区、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三区一带”建设号召,在继续坚持西部项目的基础上,首次赴雄安新区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与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共同探讨在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水资源环境、防灾环保作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

春晖3.png

  中日生态环境国际研讨会及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发展论坛(2020年9月)

  (供稿/驻日使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梁梦宇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