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玉盘、婵娟、丹桂……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寄托着游子对母亲、家乡的无穷思念,这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认知几千年来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无论是月球还是火星,中国人逐步走向深空,不仅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科学认知,更为促进全人类和平与共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访华,送给中国一块月球岩石。这块岩石虽只有约1克重,对于当时我国老一辈科研人员来说却是异常珍贵,他们只用了半克岩石进行分析研究,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发表论文14篇,把它是什么,“年龄”几何,包含哪些成分全弄清楚了。剩下的半克土一直存放在北京天文馆对公众展出。而这份来自美国的“国礼”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月研究唯一一份土壤标本。
2004年,嫦娥工程启动。作为我国长期月球探测工程,总体可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步,其中探月部分总体又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并将逐步实现载人登月。这一步步坚实的步伐,是中国乃至人类迈向深空的有力保障。嫦娥五号即是“回”阶段发射的探测器,由研制逾十年、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迄今为止难度最大、规模最大、系统构成最复杂的火箭长征五号保驾护航。
如今嫦娥五号正在前往月球的途中,按计划将会降落在月球有火山爆发史的区域,并将通过钻取和表取两种方式,采集月表和月表下两米左右的土壤,带回约2千克密封封装的月壤。这些月球土壤岩石将会是1976年以后首次采集的样本,并极大丰富我国对月研究的素材。
从1克重的岩石标本一分为二使用,到现在能够采集2kg的月壤,并将与全球多国分享相关材料、数据,这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奉献、钻研,让一次次技术升级而开的花、结的果。 探月三期工程标志着我国技术的长足进步,而对各国科学家发出一同在嫦娥七号、八号阶段共建月球空间站的邀请,更加体现了我国以科技为翼、以全体人类为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人走向深空是为了探索更广袤的未知领域,和平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大航海时代我国正值明朝,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先进,但落后的观念和局限的视野,使中国错失了融入全球贸易网络的机会,进而错失了后来由大航海推动的工业发展与技术变革。如今外国私人宇宙开发商已逐渐增加,相关技术也日臻完善。嫦娥五号将从月球带回的这一捧土,也标志着我国航空技术再次迈上新的台阶。身处新时代,年轻学子更当奋发有为,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立壮志立长志,在将个人前途融入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作者姜佳宏 系法国巴黎大学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