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战“疫”

患难见真情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2020年的节奏。在成千上万医护人员、抗疫一线工作者坚韧奉献、忘我奋战下,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下,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成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外国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并为保障在华生活的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安全而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中所强调的,中国政府和学校始终关心在华外国留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期间,一些来华留学生虽然返回了祖国,但仍在用自己的方式,或募集防疫物资,或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理性的声音,为中国的抗疫作着一份贡献。那些留下来的来华留学生们,更是亲身体验了抗击疫情的中国模式,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同学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温暖。他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尽己所能,互帮互助,成为战“疫”大军中的一员。三峡大学地处湖北省宜昌市,疫情期间有数百名来华留学生留在了校园里。此时此刻,2020年已近尾声,让我们从他们的文字中回望年初那段最为焦灼的时期,感受他们对中国抗疫的支持和对中国人民的感谢。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新冠病毒的报道时,我们一点也不担心,有些人甚至还觉得无所谓,认为病毒不会从武汉扩散开来。寒假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们还计划着新年旅行呢。而就在几天之后,我们收到了一条紧急通知,任何人都不允许离开目前所居住的城市。疫情已经在中国渐渐扩散了。

疫情期间,各地都处于封锁状态,除了必要情况之外,所有人都不准出门。是的,虽然很艰难,但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和亲人的生命更重要。

   我还记得,封城之前,城里公园的气氛是多么欢乐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做体育锻炼,鸟儿在树上啁啾歌唱,一切都是那么地生机勃勃。但突然间,半路杀出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病毒,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这种小到连肉眼都不可见的神秘病毒,就像一个无形的幽灵,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

  现在,公园里空空荡荡,失去了往日的人气,人们无助地向窗外张望,似乎害怕无形的幽灵夺走无辜的生命,夺走人们的幸福生活。不过,病毒夺走了人们的幸福和自由,却没有夺走人们对政府的信赖和对白衣天使的信赖。因为人们坚信,他们肯定会找到治疗方法,让我们重回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何战胜新冠病毒这个敌人呢?医生和科学家都认为,我们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隔离,保护生命”,全中国的人民都做到了,每个人都自觉待在家里,尽量不外出。政府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和志愿者,向不能外出的老人和贫困户分发蔬菜和食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如此迅速地打败这个病毒。因为这个国家由人民组成,一旦人民团结起来,相互信赖,相互奉献,没有什么敌人是不能战胜的。

  印度1.png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他们在医院不分昼夜地工作,连关心家人的时间都没有。为了能够照顾更多的病人,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中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人主动站出来,为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疫情期间我亲身感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我们这些外国人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每个人都被隔离在家,但老师每天都会询问我们的健康状况。如果我们有任何问题,他们总是会积极帮助我们。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为外国人提供这样的照顾。我衷心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宿舍保安、保洁人员,以及学生会,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给予我们的帮助,让我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疗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落后,所以我们必须帮助这些国家的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中国在控制住本国疫情之后,开始向其他国家派出医疗团队、志愿者和医疗物资,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

印度3.png


我坚信,世界有了这份团结和信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重回正轨。(作者系三峡大学印度籍留学生 供稿/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梁梦宇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