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Hermione
牛津大学MPhil in Economics, 墨顿学院
背景:
Bachelor of Economics 2015—2017 (Majors: Economics & Accounting) (Distinction)
Bachelor of Economics (Honours) 2018 (First Class Honours, 82)
获得Offer:
牛津大学 MPhil in Economics
剑桥大学 MPhil in Economics (Darwin Colleg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MSc in Economics
伦敦大学学院 MSc in Economics
Rej:
PhD programs (Econ) at UIUC, UB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UC Davis
MRes/PhD at LSE, University of Warwick
Waitlist:
弗吉尼亚大学
Timeline:
2018.2 第⼀次考GRE 158 V + 167 Q
2018.12 第⼆次考GRE 157 V + 169 Q
2018.12 - 2019.1 填写申请、写⽂书
课程选择
本科专业&经济学选课
本科的时候因为一开始方向并不明确,只是觉得经济比较有意思,所以这个专业是跟着兴趣选的。而我第二个专业Acct(会计)是家人建议的,因为感觉比较实用,所以我准备了两个专业,并且也上了很多澳洲CPA要求的课,占掉了很多选修课的额度。现在想来还是挺后悔的,前期规划做得不够好。经济越深入去学就发现对数统要求越高,真应该第二专业选ecmt(计量经济学)、stat(统计学)或者math(数学)。现在牛津班上的同学很多都有工程学、物理学或者数学背景,商科出身的我学习起来跟他们相比就会吃力很多。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以后想选择经济研究,一定要多上数学、计量、统计课。
另外,是否读honours的话看个人,我当时可能还是觉得读了honours能让我申请上更好的英美学校所以读了。
学术 or 实操?
让我真正想要去做研究,走学术方向的动力,是在悉尼大学honours的一年。当时上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课(虽然考的分不怎么样),跟了一个很可爱的导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做研究是什么样的体验;而且我也很享受做指导给学生上课的过程,所以综合下来觉得如果以后能到学校教书、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
“申请季”的规划
网申:
提早规划很重要,查清楚⾃⼰想报的学校的入学要求和截止日期,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开始准备材料。这⼀点我⾃⼰做的就不够好,美国很多博士的项⽬都是11⽉底12⽉初就截⽌了,⽽我是考完期末考试从12 ⽉才开始准备的,所以有很多项⽬没能报上。当然,当时我对⾃⼰直接开始读博的信⼼也不够充⾜,希望还是有⼀个研究⽣的过渡期,所以也没有太⼤的损失。美国我申请的都是博士项目,英国都是硕士项目,从结果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状况更匹配读硕士项目。
定位:
关于申请哪些学校,除了⾃⼰找资料找中介问学⻓学姐,其实也⼀定记得跟Honours Coordinator这个级别的⽼师聊聊。他们经⼿了很多届学⽣,清楚以往的情况,对于我们的成绩定位和项目在其他学校招生官眼⾥的分量⽐很多⼈都要了解。我⼀开始都不敢想象申请牛津、剑桥,但是我的老师在Honours学年中和结束以后都⿎励我申请,并表示我很有可能被录取,我才敢去递交申请。
语言考试:
GRE也尽可能提早开始准备,考过第⼀次才能摸清⾃⼰的底,如果分数不错可以直接⽤于申请,如果觉得不够理想之后也有充⾜的时间再刷上⼀两次。我就是后来觉得Quantitative⽅⾯还不够理想所以⼜在期末考试考完以后又去考了⼀次。
“申请季”执行
文书:
其实我没有太多实习经历,所以如果想做研究⾛学术路线,在写PS的时候就⼀定要凸显⾃⼰做研究的潜能或者热情。由于我没有做过研究助手的经历,就只写了在读Honours的时候写论文的很多细节。
以牛津的文书为例,我主要写了四个部分:1.我在honours这年学了什么;2.我的论文写了什么;3.honours的时候在学校做了一年的指导都教了什么课,得到了什么评价;4.因为这些经历,让我坚定了要走学术的路,所以我申请了贵校的项目,成为我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然后夸一夸要申请的这个专业,在夸的时候如果论文里有引用过那个学校老师的文章要专门提出来,比较讨巧。
推荐信:
平时多跟⽼师交流,找熟悉⾃⼰的⽼师写推荐信才能写出⽐较有⼒的细节。我的推荐信就是找的论文指导老师, Honours Coordinator和一位上过他两⻔课的⽼师写的。论文指导老师每周都要⻅⾯汇报进程,另外两位我也经常发邮件叨扰或者到办公室找他们问问题聊天,所以他们对我也⽐较了解,愿意帮我写推荐信,真的⾮常感谢他们。
面试:
牛津、剑桥我申请的项目都没有面试,都是直接网申、贴文书、提交老师的推荐信就可以了。感觉和商科不太一样,好像博士项目也没有明确的面试要求,可以提前跟导师发邮件聊话题什么的,但是这也不是必须的。本科生的录取会有面试,是由学院方面来组织的——学院和系两套系统并行管理学生,这个应该算是牛津、剑桥,尤其是牛津跟其他大学对比最明显的地方吧。
牛津的就读体验以及与悉尼大学的区别
我现在在牛津读的是MPhil in Economics, 我是墨顿学院的。我们Mphil的lecture和class(相当于悉尼大学的tutorial)都是在系里上的。学院对于研究生、博士生来说更主要是起到后勤和社交方面的作用,比如可以去就餐 、住在这边的宿舍、一起参加学院里举办的活动。同一个学院会收不同专业的人,所以除了同专业的同学也能认识很多其他背景的同学,感觉能交到很多不一样的朋友。感觉和霍格沃兹很像,所以估计罗琳的设计应该是从这种学院制大学获得的灵感吧。这应该也是牛津给我感觉跟悉尼大学区别最大的地方——学业上跟系打交道,生活上学院将我们照顾得很好。在悉尼大学,生活得全靠自理。
牛津有个很好玩的点,这个学校是个非常有仪式感的地方,每个牛津新生在入学典礼 (Matriculation)的时候,大家要一起穿着特殊的制服(Sub Fusc) 去礼堂听校长讲话,参加了这个典礼以后才算是正式的牛津学生。学院方面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入学典礼。Sub Fusc的袍子长度由所读的学位决定,搭配白衬衫和黑色西裤或者西裙,还要戴领结或者领带。入学典礼那一天,全牛津城都是这样打扮的学生在拍照留念,远看像一大群企鹅,很可爱。参加正式考试的时候也要穿全套Sub Fusc,在学院参加正式晚宴的时候也要穿上袍子。
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其实悉尼大学的学习体验会比牛津好一些,悉尼大学的经济部感觉更体贴学生。比如,疫情发生以来,牛津的网课就安排得不是非常好。
学姐的tips总结
1. 早规划,早了解,不仅仅是研究生,还有研究生读完后的去向;
2. 对于honours student,定位找honours coordinator 会得到更精准的推荐;
3. 想走研究道路或要申请偏研究的项目,文书要突出自己对科研的热情和潜能。
结语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在申请前花些时间想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学术研究还是实操工作,这会让申请变得更加清晰。在申请的过程中也建议早早考虑读完研究生以后的去向,是留在国外继续读博,还是回国深造或者去业界。受疫情影响,感觉2021年博士申请,尤其是提供基金的项目会竞争更激烈;硕士招生可能不会受太大影响,但因为今年有些同学决定把今年作为间隔年或者延迟申请,会让申请本身变得更激烈。祝⼤家申请⼀切顺利!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