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驻阿根廷使馆:关于对接种新冠疫苗后乘机赴华相关要求的说明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官网 

  近期,“春苗行动”在阿根廷取得重要进展,数万名中国公民在当地接种新冠肺炎疫苗。部分人员就接种疫苗后乘飞机赴华申请健康码(健康声明书)等问题咨询使馆。现将相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双检测”和集中隔离要求

  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员赴华,仍须按规定进行核酸、血清IgM抗体“双检测”。对于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人员,一律不审发健康码。 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员赴华,仍须根据中国入境口岸地方政府防疫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并自行承担相应费用。

  二、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人员申请健康码

  一般情况下,新冠疫苗产生抗体后,会导致接种人员血清IgM抗体数值升高。已经在中国境内或阿根廷境内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赴华人员,可以在完成疫苗接种14天后,凭疫苗接种证明和“双检测”结果申请健康码。如申请人血清IgM抗体呈阳性,不影响健康码审发。

  注意事项:

  (一)目前,阿根廷新冠疫苗全民接种计划主要使用俄罗斯产Sputnik-V疫苗、印度产Covishield疫苗、中国国药生物疫苗(Sinopharm)和英国阿斯利康(Astra Zeneca)疫苗。其中,中国产国药生物疫苗为灭活疫苗,其他均为非灭活疫苗。上述疫苗均需进行2剂次接种。

  (二)申请人应根据最后一剂疫苗接种时间,科学安排“双检测”和航班时间。举例说明,如乘客于7月1日完成第二剂新冠疫苗接种,可凭疫苗相关证明和7月15日及之后采样的“双检测”证明申请健康码,搭乘7月17日或之后出发的航班。

  (三)如相关人员系在阿根廷接种疫苗,应妥善保存纸质接种证书。完成接种后,可登录阿根廷政府网站(mi.argentina.gob.ar)填写相关材料,申请电子接种证书(未完成2剂接种人员暂无法申请)。申请健康码时,除基本资料之外,还应同时上传疫苗电子接种证书(包括证书二维码)。

  (四)接种非灭活疫苗的赴华人员,在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时,需选择进行N蛋白IgM抗体(la proteína nucleocápside(N) del SARS-CoV-2)检测。 现阶段,如未能进行N蛋白IgM抗体检测,可凭“双检测”证明、接种证书(二维码),并填写签署《新冠疫苗接种声明书》(见文末)申请健康码。后续使馆将根据防疫需要,及时调整并公布检测要求。

  三、接种疫苗人员在中转地申请健康码

  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员赴华,仍需在中转地进行“双检测”并向当地的中国使领馆申请健康码。提交健康码申请材料时,除“双检测”结果等材料外,还需提供出发地中国使领馆审发的健康码截图和相关疫苗接种证明。具体情况,可提前查阅中转地中国使领馆相关通知。

  四、其他情况

  (一)无法提供接种证明怎么办?

  对已经接种新冠疫苗但无法提供接种证明的人员,视作未接种疫苗。如相关人员申请健康码,检测结果均须为阴性。

  (二)未完成接种人员赴华

  对需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如仅完成第一剂接种,视作未接种疫苗。

  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消息,目前当地两剂疫苗间隔21-28天。考虑到接种疫苗后,一般会产生抗体,导致IgM数值升高,为避免旅途受阻,建议短期内有赴华计划的人员,科学稳妥安排疫苗接种。已经接种第一剂疫苗的人员,强烈建议待完成第二剂接种14天后,凭相关接种证书申请健康码后再旅行。

  (三)仅需接种1剂次疫苗人员赴华

  部分新冠疫苗,如强生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疫苗(截至目前,阿根廷尚未使用上述疫苗),仅要求接种1剂次。如接种上述疫苗人员赴华,应在完成接种14日后,进行“双检测”并持相应的检测结果申请健康码。

  (四)因目前核实第三国疫苗接种信息不便,如赴华人员系在第三国接种新冠疫苗,建议直接从接种地赴华并向当地的中国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如确需从阿根廷出发赴华,向我馆申请健康码时,相关检测结果均须为阴性。

  目前,“春苗行动”在阿根廷正加速推进,旅阿中国公民已全部纳入阿新冠疫苗全民接种计划。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防范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建议在阿中国公民积极参与接种,不要等待观望,应接尽接,能接早接,尽早筑牢防疫保护墙,确保自身和家人健康安全。

  中国驻阿根廷使馆领侨处电子邮箱:consultas.consuldo@gmail.com; consulatechina.argentina@gmail.com

附件:

新冠疫苗接种声明书.pdf

letter of Commitment on COVID19 vaccination.pdf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刘晓璇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