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贵州大学专家团队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

依托高校科技打通扶贫产业链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贵大的张万萍老师比不少威宁人还要熟悉威宁的农村农业工作情况。”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祖贵东说。疫情期间来不了就给农户送技术明白卡、送口罩、送宣传海报,疫情防控刚有好转,她便带着团队赶来了,“她给了我们这个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决战脱贫攻坚注入科技力量。”

  其实,贵大蔬菜团队与威宁的科技帮扶工作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学校通过发展蔬菜规范化基地,帮助威宁打造中国南方高原夏秋菜基地,带动20万老百姓就业脱贫。

  扶贫工作“不歇气” 注入科技力量

  “萝卜地一亩要有机肥三包、过磷酸钙50斤、复合肥一包”“厢面太长,必须留出操作便道”“拉线整厢,拉线定植,积累经验”“打沟必须注意株行距。”4月13日,贵州大学教授张万萍等人在威宁双龙镇高山村蔬菜种植基地,对几百名农户、精准贫困户和贵州大学威宁籍志愿者进行整厢做畦、标准地膜覆盖、规范施肥、秧苗定植、浇定根水等知识的现场培训。

  “贵州要在今年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威宁是绝对的硬骨头。”张万萍说。

  威宁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和人口最多的县。截至目前,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471户340036人,未脱贫户12129户38257人,贫困发生率为2.7%,314个贫困村中还有42个未出列。

  张万萍和她的团队成员经过考察认为,威宁耕地资源全省最好,全县适合规模化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达40万亩以上;威宁气候条件独特,具有低纬度、高海拔、长日照、强光照、大温差气候优势,是生产优质蔬菜的理想场地;威宁有种蔬菜的传统,有蔬菜企业和合作社等146家,生产的白菜、萝卜、莲花白、荷兰豆和芥蓝等远销国内外,蔬菜产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农民人口达128.1万,具有发展蔬菜产业良好的劳动力资源。

  基于对威宁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分析,张万萍主持编制了《威宁40万亩蔬菜规范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批实施,成为引领威宁县引导蔬菜产业带动脱贫的重要依据。2019年4月,张万萍代表团队签署“贵州大学助力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选择威宁作为贵州大学脱贫攻坚技术服务主战场。

  早前,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副教授高焕晔、食用菌产业团队邹晓教授、玉米育种专家柏光晓教授、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冯杰和田兴贵等人,都先后到威宁石门乡、草海镇、猴场镇和龙镇等地,指导烤烟种植生产和优质糯玉米试种、开展果树和食用菌蝉花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及培训、进行肉牛育种场调研等。

  “学校帮扶威宁的脱贫攻坚工作可以说是不歇气,我们愿提供力所能及的科技帮助。”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说。

  引入龙头集团 打造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

  李文彪和祖贵东,分别来自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威宁县农业农村局,作为高级农艺师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身份:“贵阳·威宁联建5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技术专家。“经过短期接触,我们已就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李文彪说。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到贵阳市调研工作时指出,全省还有一些贫困地方需要发展蔬菜产业去脱贫,于是,2020年3月威宁投入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贵州新一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5家企业在威宁草海、双龙、中水站和麻乍等30多个乡镇建起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

  家住小海镇松科村的农户李文周,家里有7口人,5个孩子中年龄大的读初中,小的读小学。“光孩子们的读书就把我累趴了,再加上时不时有小病的搅扰,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够呛。”自今年开春到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的蔬菜基地务工后,每天纯收入80元,让李文周终于看到了希望。祖贵东告诉记者,像李文周这样居住在统一安置点的易地蔬菜扶贫户还有很多。

  “在去年完成15000亩易地蔬菜基础上,今年我们提前谋划新增20000亩,现已完成标准化蔬菜基地3500亩。我们每天向蔬菜基地提供务工人员3500人左右,务工收入约28万元,带动双龙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务工收入户每家达20000元以上,蔬菜有望成为致富菜。”双龙镇党委书记冶伟苍说。

  多方协力 改变贫困传送实用技术

  “今天,我收到了一本贵州大学编的《疫情期间蔬菜春耕备耕技术“明白卡”》,里面的内容对种菜非常有帮助,我们今后种蔬菜就有技术指导老师了!”2月21日,草海镇中海村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一位务工群众说。据介绍,这次免费发放的《疫情期间蔬菜春耕备耕技术“明白卡”》11200张和小册子1000份,主要发放给38个乡镇(街道)和10万亩核心区60多个经营主体以及蔬菜种植大户。

  不仅输送农技知识,还带着学生干给老百姓们看。

  “没看出,这些大学生不但懂书本知识,种起菜来也不比我们差!”今年4月9日至13日,为抢抓农时和发挥因疫情不能返校大学生就地参与脱贫攻坚,张万萍、李经纬等人在威宁发起“贵州大学支持威宁春耕冲刺黄金周活动”走进田间地头支持春耕战脱贫,引来了包括贵州大学研究生李定银、苗玲等在内60多名威宁籍及其他学校硕士生、本科生等64人参加,为双龙镇按时完成1.3万亩蔬菜的春耕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不使用国家推荐的标准地膜,第二季直接用旋耕机翻犁耕地就会造成地膜当季碎片化和多季残留在土壤,导致对土壤的污染,大量废地膜将会让土地无法‘呼吸’导致蔬菜生长受阻引起减产和品质下降!”为推进农用废膜污染治理和蔬菜产业绿色发展,蔬菜团队向贵州省蔬菜专班多次反映和想办法,协调贵州省农机总站调派机械对威宁蔬菜基地的废膜治理进行3次现场演示示范和相关培训,60多家蔬菜经营主体及农户等300余人参加。“以前不知道废塑料膜丢在土里有害,今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一名农户在观看现场演示后对家里人说。

  贵州大学蔬菜团队副团长李经纬副教授,多次下到地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怎样使用国家标准地膜、科学施肥、提升秧苗定植技巧,告诉农产如何选择优良品种、定植之后的水肥管理等常见问题。高山村菜农马云江说:“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他们示范种地,我们说不定一辈子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种好菜。”

  目前,威宁各个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正茁壮成长,长势一派喜人。自2017年以来,贵大已经派遣专家团队近千人次参与威宁的科技扶贫工作,是学校参与地方科技扶贫人数和人次最多的地方。

  “学校将继续整合全校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加大知识链对接产业链的力度,把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科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号召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专家团队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

  作者:本报记者 景应忠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7日第6版 版名:高教周刊·改革探索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