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智慧城市发展空间巨大

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邮电报 

  “智慧城市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市场,我们很难预判什么时候能建成智慧城市、未来生活的智能化程度。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产业的应用都是无止境的。”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肯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一词由来已久,国家也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年将继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当前,智慧城市服务已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适应,这些都得益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以及政府及相关企业不断加大投入。

  疫情期间,智慧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疫情期间每个小区加强进出人员管理,利用人脸识别、红外测温、健康码数据收集上报等现代技术手段。同时催生了一些热门应用,例如直播带货等。

  但目前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5G网络建设深入发展,5G基站建设速度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公众不了解,担心会有辐射等情况,让5G基站选址面临一些困难。

  其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行业正大力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解决国内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云服务让更多人进行资源共享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但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也要注重隐私保护,以“健康码”为例,能收集到个人14天内出行记录等数据,但这属于用户隐私数据,应该通过技术层面实现对此类隐私数据的安全防护。

  最后,部分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高大上,但是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其实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一定的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城市管理者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规划思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城市发展,为百姓做实事。

  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应该如何发展?邬贺铨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产品买卖,更多的是服务,往往需要持续跟进,因此相关企业可建立一个能更好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团队,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

  其次,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智慧产业和生活同样离不开数据,政府拥有非常多的数据,在保证国家安全、企业机密以及公民隐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开放给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这样会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

  最后,发展智慧产业时,政府可以着重打造两个平台:一个是面向智慧城市产业创新发展应用的创新平台。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原因,面临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平台可以为其配备相应的通用软件等,帮助中小企业更快成长起来。另一个是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网络安全监控平台。每个企业都很重视网络安全,但仅仅依靠一个企业做网络安全并不够,应借助平台发挥更大作用。这样也能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每个城市所处的区位不同,拥有的产业技术也不同,因此每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要根据自身产业特色等进行发展。”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云的建设,要有政府数据平台,因为这些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