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正成我国高等教育主力 传承所学是动力
打开中国高校招聘网,在许多高校的招聘信息栏上,我们看到这样一条备注: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甚至有些高校将海外学习经历列为必备条件。海归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缘何回国做教师
传承所学是动力
海归回国后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其中有一大部分海归选择成为高校老师。那么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肖勇目前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主创设计师。1991年,肖勇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就读于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现阿尔托大学),是第一个在北欧学设计的中国学生。
“从1991年到1995年,我在芬兰、德国和丹麦学习。留学期间,我利用假期游览欧洲各国。这使我了解并学习了欧洲的设计理念。巨大的文化差异和行业落差促使我产生回国发展教育的想法。”肖勇说,“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访中央美术学院时,他们正在筹建设计系。我非常荣幸地被邀请加入这个新团队,成为最初的7名教师之一。教师队伍中几乎都是海归,我们对未来的设计系无限憧憬。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究了国内外设计教育的现状并确立了发展目标和规划。”
赵小华是国家一级演员,1998年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获得最高演唱文凭。目前任教于中国民族大学。当谈及她为何回国任教,她这样说道:“我在国外学习多年,知道了美声唱法该怎样唱,用美声唱法怎样唱中国的传统歌曲。我希望年轻人唱得更好,在他们跟我一样徘徊时,能够回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所有学声乐的人得到帮助。”
引入教学新模式
理论实践相结合
海归从国外带来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传统授课模式上融入实践,这种新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增加多种互动,课堂更为活跃。
肖勇说:“我们倡导互动性的教学,将专业能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课程设置。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的中国学生,更加注重教学相长、学贯东西。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师生交换国际游学、实习与工作坊等多样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途径。”
赵小华介绍,“国内外的授课方式有差异。在中国,艺术教学是言传身教。老师特别有信心、耐心,特别细致地教学生基础知识。而在国外,学生学习相对比较自由。上课时,老师首先会让学生唱一首歌,老师指点出哪里是对的,哪里需要改进;然后告诉你今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给学生做示范。之后的几节课老师会检测学生是否有进步。如果有进步,老师会继续认真地教学生,反之,也不会逼着学生去练习。”赵小华接着说,“我会给学生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会耐心地教给他们一些知识,辅导他们,为他们在歌唱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出一份力。”
教书育人收获多
学生感恩记心上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情是永恒不变被歌颂的的主题,老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自己的学生,而学生也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交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侯锐淼就任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有一年,他带的大一新生班级在军训结束汇报演练时,在侯锐淼不知情的情况下,学生们走到领导台前集体高喊:“侯锐淼,我爱你!”侯锐淼说:“当时感觉还是挺尴尬的,但是十分感动,感觉当老师很有成就感。但是我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海归做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喜欢这份职业。当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老师不是上完课就可以走了,很多时候还需要辅导学生。另一方面就是将自己的专业与任教的课程相结合,把它当作一个事业来做,这样才不会使生活特别单一。”
“现在我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设计领域卓有成就。这也是当老师最值得欣慰和有成就感的。2004年我带着学生回到芬兰参加展览,参观母校,就像带着长大的孩子回老家一样开心。我曾经的学生毕业后也当了大学老师,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礼物感谢师恩,令我十分感动,这是当老师最大的财富。”肖勇说。(宋滟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3日 第 09 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