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留俄留苏代表:探索马克思主义成功经验|神州学人建党百年特刊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刘少奇

  刘少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派出的第一批留俄学生的杰出代表。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留学经历,对刘少奇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对党的建立和发展的早期贡献主要表现在成功领导中国工人运动方面,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卓越领袖。

  刘少奇早年走上留俄之路是经过一番曲折的。1919年初,他进入长沙私立育才中学学习,并参加了五四运动。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他最初想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9月至1920年6月,他到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了近1年,在这里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因筹措不到赴法路费,他在北京短暂停留后返回长沙。随后,他在《大公报》上读到了长沙俄罗斯研究会组织本省青年赴俄勤工俭学的消息,产生了赴俄留学的想法,遂找到该会负责人、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由他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帮助联系赴俄之事。贺民范不但介绍刘少奇入团,还为他写了一封致上海外国语学社负责人杨明斋的推荐信。1920年冬,刘少奇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乘船到了上海。

  上海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输送中国进步青年赴俄留学的培训学校,是中共第一代留俄学生的摇篮。校内学员最多时达到五六十人,以学习俄语为主,同时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刘少奇在这里学习了近半年,1921年5月,刘少奇与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十几名学员作为第一批中共派出的留俄生从上海乘船出发,驶向俄国的海参崴,然后再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一路历尽艰辛,直到当年7月9日才到达莫斯科。

  刘少奇等人到达莫斯科时,适逢共产国际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他们这些新来的中国青年旁听了大会,并帮助做了一些会务工作。会后,刘少奇等人被安排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他们被编入中国班,主要学习俄语、《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史、《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学员们还要参加一些政治活动,每到十月革命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中国学生都要与当地人一起参加游行集会活动,他们还经常就中国革命形势展开讨论,定期到当地工厂、农村参观。

  刘少奇在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就积极参加党的工作,1921年冬,他同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一道,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党员和团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加入东方大学总支部,刘少奇任支部委员。中共旅莫支部强调组织性、纪律性,经常召开支部会议和党小组会,而且重视对党员的严格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学习马列原著、研究社会主义原理、讨论国际革命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等。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刘少奇还和学校其他中国学员参与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务工作。

  经过留俄期间的严格学习和训练,刘少奇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系统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和列宁的建党学说,打下了较为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理论家。留俄期间,他还经常去俄国工厂、机关等地考察,了解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各方面情况。这使他对工人问题、经济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他回国后领导工人运动打下基础,很快成为中国著名的工人领袖。刘少奇后来回忆,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对来自中国的青年十分欢迎,“他们这种崭新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开始懂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和深刻意义,增强了我们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刘少奇认为,这段宝贵的留学生涯对自己一生影响深远,使“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开始确定了”。

  1922年春,刘少奇结束了留俄生涯,离开莫斯科返回上海。他往返俄国的时间差不多正好一年,这一年对他的革命生涯有着决定性影响,他学习和掌握了马列主义真理,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刘少奇回国后立即投身于工人运动的洪流中。他先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不久后受党的派遣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他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由于出色地领导了安源工人运动,翌年又当选汉冶萍总工会的委员长;1925年,刘少奇参加筹备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他还参加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民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刘少奇还筹备、主持了第三、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在1927年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工运领袖。

  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直接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从这个角度看,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刘少奇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担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抗战时期他担任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

  中共早期青年运动领袖任弼时

  任弼时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早期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任弼时年轻时曾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回国后为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事业的发展壮大立下了不朽功勋。

  1920年暑期,为寻找毕业后的出路,在湖南第一联合中学即长郡公立中学就读的任弼时与同班好友萧劲光商量,经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联系,申请加入了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打算赴俄留学。不久后经该研究会介绍,任弼时和萧劲光等人赴上海,进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所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在这里,他主攻俄语,并初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常识,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1年5月,在上海共产党组织安排下,刚满17岁的任弼时与刘少奇、萧劲光、罗亦农、蒋光慈等从上海乘船出发,前往海参崴,开启赴俄留学之旅。

  1921年8月3日,任弼时等人进入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并起了一个俄文名字布林斯基。任弼时学习十分刻苦,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熏陶,奠定了他的理论基础。由于他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在多数学员俄语尚不流利的情况下,他的俄语已迅速过关。

  在东方大学留学期间,任弼时不但认真学习,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入学半年后,就赶上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他有幸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大会,受到了生动的教育。1922年3月,任弼时在填写旅俄青年团“团员调查表”时,在“来俄时的目的”一栏中写道:实际考察劳农俄国,观念明确,回国做相当的革命运动。1922年12月7日,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会议通过决议,任弼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底,他接替瞿秋白担任东方大学中国班西方革命运动史课堂俄语翻译。翌年4月,他出席了中共旅莫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在5月7日召开的支部临时大会上,任弼时担任大会书记。根据他的提议,此次大会的研究内容增添了少年运动一项,并规定党支部负责青年团工作的执行委员应加入团支部执行委员会。为了方便学习和集体研讨,中共旅莫支部将全体党员分为党章、党的策略和农民问题3个专题研究组,经常开展研讨活动,任弼时参加了党章和党的策略两组的学习和讨论。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任弼时立即绘制列宁遗像一幅,悬挂在中国班里以示悼念。1月25日,任弼时瞻仰完列宁遗容后,又参加了为列宁守灵等葬礼活动。他回忆当时的心情时说:“在明亮的灯光之下,我觉得他栩栩如生,正所谓虽死犹生。在短短的五分钟之内,我的感想千千万万。”这一特殊经历极大震动了任弼时的思想,更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决心为完成列宁未竟的事业继续奋斗。

  1924年5月,李大钊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任弼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代表之一出席大会。中共代表团成员张太雷告诉大家,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形成后,需要一批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的工作,决定加派陈延年、任弼时等6人回国。7月23日,任弼时等第二批学员随同中共代表团启程,结束了在东方大学3年的学习生活。回国前,中国旅莫团组织给任弼时的评价是:用功,思想有进步,但对于实际和政治问题还须特别注意。通过3年留学生活,任弼时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彻底转变,已经锤炼成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4年8月,20岁的任弼时回到上海,立即投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浪潮中,他把在莫斯科学到的革命理论正确地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去,在领导中国青年运动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才干。回国后一个月,任弼时就被任命为青年团上海区委委员、江浙皖区委委员、团中央宣传部成员,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平民之友》《团刊》,后又被指定为团中央的俄文翻译。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后,他担任了团中央组织部主任,1925年7月,团中央会议作出正式决定,任命任弼时为中央局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央委员。当年5月,任弼时主持召开了共青团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继续任团中央局总书记。

  任弼时留学归来后立即站在青年运动的前列,成为我党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广大团员和先进青年开展了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军阀的斗争,参加了五卅运动和一系列工农运动,发挥了青年先锋队作用。到1925年9月,全国团员数已经发展到9000多人。

  任弼时还注意理论宣传,他在《中国青年》《新青年》《团刊》等刊物上发表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列宁与青年》《怎样布尔什维克化》《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等多篇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十月革命和青年团活动情况。1927年,在革命的危机关头,他一连三次代表团中央向党中央呈送《政治意见书》,要求武装工农、实行土地革命。他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他与贺龙等同志共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战时他担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为做好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政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上他当选中央五大书记之一,解放战争中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为党的力量的发展、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任弼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品格的铸就,与他早年留学苏联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并将这一科学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密不可分。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中国青年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将激励我们在新形势下继续担当起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主任,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