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而在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
何为高质量发展?高校在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应发挥什么样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为此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高校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
“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首先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驱动,这对成渝两地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为两地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李言荣表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与低质量本质区别在哪?李言荣认为就是具有科技的含量。科技含量越高,那么你就质量越高。而科技的含量,实际上决定于两个方面:人才数量和创新能力。
而培养人才和知识创造、科技创新,正是高校的本职工作。在李言荣看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高校应更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四川大学要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的科创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一方面要提高当前经济活动当中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进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而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李言荣认为,对国内高校来说,后两个“面向”越来越迫切。
除了科技创新以外,高校的任务还包括,把现有存量的科技成果进行更多的转化,更多地为地方经济直接做贡献。李言荣说,大学之中90%的科研成果其实还尚未得到转化。而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无疑是提升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科技含量的重要通道。
全国“两会”前夕,由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牵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宣告成立。
“让更多的高校人才,包括我们培养的人才,投入到地方经济这个主战场。”李言荣表示,这几年四川大学以各种形式与四川21个地市州,尤其是与成都市进行了一市一策的、有关文理工医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深刻体会到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天地广阔。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应考虑西部特色
今年全国“两会”,李言荣带来哪些建议?
“国家在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时,包括大科学装置,要考虑西部的实际与特色,比如西部的科技基础和人力物力基础,青藏高原、西南边坡、山区丘陵地带等地理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李言荣表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完成的、建成后需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开展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和公益服务目标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
“具体到成渝地区,建立科创中心需要有承载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设施,以及体现西部特色的大科学装置。”李言荣认为,“大科学装置是科研杀手锏。这能够促进成渝地区科创中心的科研创新与地方产业紧密融合,更好的服务产业发展。”
李言荣指出,除了缺乏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有针对性的大科学装置外,西部还缺乏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库、疑难复杂疾病的现代诊治、大型软件的计算和演示等。
破“五唯”建立科学评价制度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科研工作是从0到1到无穷大的接力过程,但本质上还是‘从0到1’最为重要、最为基本。因为‘从0到1’意味着原始创新。”李言荣认为,“从0到1”关键是人。而高校对人的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都应改革,应把破“五唯”继续深化,落到实处。
“五唯”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破除“五唯”,建立起科学的评价制度体系,目的是真正促进科研人员回归科研本质,做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
那何为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主要看是否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对国家突发重大事件比如疫情防治是否有贡献,是否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李言荣表示。
应该用什么标准进行人才和科研评价?对此,李言荣认为:
首先,要大大减少会议评审,大幅度增加盲评,增强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其次,发挥好推荐人的作用,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第三,对科技成果的评价,要大幅度减少会议集中评价等过程中的主观效应,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第四,对学风诚信问题坚决一票否决制,并追责到推荐人。
“要加强和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如果是基础研究,则主要评价其成果的价值、水平和产生的学术影响,尤其是高水平论文和重要学术会议角色情况;如果是应用研究,主要评价其实际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言荣说。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