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如何给来华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    来源: 

  文|罗蕾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概况”一课的主讲教师,我所教的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肯尼亚、索马里、加纳等国家。他们肤色、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甚至连生活习惯也不相同。但有一条相同,那就是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对于曾经陌生的中国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喜爱。

  代表不同文化的各国留学生,就像一条条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流,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悄然汇聚,有时会激荡起美丽的浪花,最终却宁静而和谐地汇涌进蓝色的海洋。


  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启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国内各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来华留学生教育大都是循着汉字(文字学)—汉语(语言学)—汉文(文化学)由低到高循序进展的。文字和语言本身也是文化,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只有对文字和语言有所研究,才能进入文化的核心部分。我教的留学生呈现出一种“复式班”教育的特点:有的已能认识和书写不少汉字,能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日常会话,有的却依然是不会写、不会读的“零起点”。在这种基础上讲授“中国文化概况”,尽管是全英文授课,我面临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也为了让各国留学生真正掌握和喜欢这门课,我坚持“功夫下到课前和课外”的原则。首先,给每一位留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尽可能细致地了解留学生的国家、民族、家庭和宗教信仰等情况。对留学生的来源国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尽可能细致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特别是石油)、文化等情况。其次,为每一堂课制作直观精美的课件,有的课件甚至采用了音响动漫效果,虽然加大了备课工作量,但这些课件却让留学生们喜闻乐见。第三,我开设了“罗蕾教学博客”,并向每一位留学生开放,时常在博客上为留学生释难解疑,还通过电子邮件向每一位到课学生发送预习复习资料,留学生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业、请教问题。第四,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任教以来,我坚持以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标准,努力掌握文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知识,并进行系统的“充电”,对每一堂课所讲内容的来龙去脉自己首先要弄清楚。实践证明,一种文字与另一种文字、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并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然而,面对那些“零起点”的留学生,简单笼统地强调上述内容,也许会像两条河流迎面相撞,溅起不融汇和谐的浪花。有一次,我在讲授“汉语的魅力”时举了一些例子。

  例子一: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国人的思考速度快,因为中国人“音节的种类”比美国人多。英语有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没有声调,所以,英语的音节种类不会超过600个;而汉语普通话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连乘的结果大约是3000个音节,能被利用的是2500个音节,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是1200个音节;普通话的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英文的一个单词是若干个音节。曾有人比较过,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用了30秒,英语用了45秒。

  例子二:英语单词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普通人花一辈子也很难记全,而这些单词都可以用4000个汉字来表示。这是由于汉字能够灵活组词,而英语里的多重名词和其分解词没有丝毫关联。在英语中,猪肉(pork)与猪和肉(pig,meat)没有丝毫关系,猪肉、羊肉、牛肉(pork,mutton,beef)之间也没有丝毫的联系;公鸡是cock,母鸡是hen,小鸡是chick,这就是鸡的一家子,能一目了然看出鸡的公母和大小吗?

  我以为这样讲应该能启发留学生学汉语的积极性,可是没想到一些留学生把头摇得像拨浪鼓:“No,no!Madam. Chinese is too difficult!”(不,不!老师,汉语太难了!)

  这使我认识到,尽管你讲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不同的文化间确实有极大的差异,除文明差异、观念差异、习俗差异、礼仪差异外,还有留学生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的差异等,直接影响着师生交流和教学质量。尽管古代圣人强调“有教无类”,但仍需注意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宽容的姿态。在后来的“中国文字”课中,我避免了那种简单对比的教学方式,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讲起,历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和陶器刻画符号,进而讲到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钟鼎文(金文)、秦代的篆文、汉代的隶书,以及汉唐以来的草书、楷书、行书,并简介了东汉许慎的文字学巨著《说文解字》和汉字“造字六法”(六书),简介了与之紧密相关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且以《甲金篆隶大字典》中的“家”字为例,说明古老的汉字透露出古老的信息:家是人居,可为什么古代的屋子内有“豕(猪)”呢?看过半坡遗址就明白了,原来在6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猪已经开始家养了。我还以甲骨文中的“文”“云”“羊”“鱼”等字为例,辅之以生动幽默的动画,讲述了一些常用汉字在漫长历史中的字体流变。虽然课程内容并不轻松,但却引起了众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让留学生了解和掌握鲜活有用的中国文化


  我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沧桑巨变,应该是“中国文化概况”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华彩乐章。全英语授课的“中国文化概况”并无一套能够全面、精要地介绍灿烂中国文化的合适课本,特别是缺少带有全新时代气息的课本。所以,我只能在最新汉语版的《文化中国》《中国概况》的基础上,重新分专题撰写“中国文化概况”课的英文版教材。

  心仪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当然希望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在制作“中国文化概况”课件时,尽量以满足留学生的需要为目标,按学科分门类制作各种大小专题课件。主要有中国历史、民族、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诗歌、小说散文、美术、戏曲、音乐舞蹈、文字语言、科学技术、大众传媒、教育、体育、中医药、建筑、民俗、姓氏、婚姻家庭、风味饮食、风景名胜等。在制作这些课件时,注意突出其历史性、动态性和直观性,既交代起源又兼述发展,既简明扼要又图文并茂,故而深受各国留学生的欢迎。

  2008年9月,我在撰写课件的“导论”部分时,就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中国文化》为题目,针对留学生汉语起点的不同,分别辅之以NBC版和央视版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录像和解说词,把中华5000年文明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声情并茂、美轮美奂地介绍给各国留学生。留学生们看到了美丽的飞天在浩瀚的星空中歌舞,惟美浪漫,如梦如幻;看到了超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清幽琴声中,笔墨纸砚下,一幅长达70米的巨大卷轴上,缓缓出现了岩画、陶瓷、青铜器等在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看到了孔子的3000弟子吟诵《论语》,排山倒海凸凹起伏的“活字印刷”,幻化而出的万里长城的雄伟之姿;看到了华丽的活动戏台上,京剧扮相的提线木偶所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看到了象征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看到了天幕上手持火炬的李宁以夸父逐日的姿态终于点燃“鸟巢”上的熊熊圣火……课堂上不禁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然,在这个专题课件中还是要突出文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的特点。例如,对于“和谐社会”,我采用了北京大学教授孟昭容的解释:“和谐”二字的“和”是由“禾”和“口”组成,就是人人都要吃饭,不吃饭不行,也就是说,要建立和谐社会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再向小康迈进,不能再饿死人,这就是“科学”;“谐”字是由“皆”和“言”组成,就是大家要说话,要让大家说话,大家要敢于说真话,而且要畅所欲言,这就是“民主”。和谐本身就包含着科学和民主,要想达到“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就要依靠民主和科学,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精彩的解释再辅之以精美的图片,对于热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留学生一定更有吸引力。

  我班上的留学生都来自发展中国家,且绝大多数来自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他们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求学,客观上起到了文化桥梁和友谊使者的作用,而主观上则是出于对中国先进的石油勘探、石油开采、石油炼化等技术的仰慕。作为他们的语言文化课老师,我想应该让他们大致了解一下中国石油发展史,了解中国的石油文化,同时也要了解中国石油和世界石油发展的大趋势。于是,我买来最新版的《石油战争》《石油大博弈》《石油地缘政治》等书,并参阅多个国内石油网站的资料,精心制作了“中国石油”的专题课件,在课堂上采用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灵活形式,让留学生简述自己国家的大油田、石油行业与中国石油企业的合作项目等,学生和老师都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和信息。


  教学理念“仁者爱人”,用中国文化的智慧促进不同文明的融合


  我任教的留学生班级不大,三大宗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却一应俱全尽收囊中,文明的隔阂自然不可避免。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来自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大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来自非洲的加纳和肯尼亚的留学生大都信仰基督教。无视各种文化和宗教的差异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这两年来我一直苦苦思索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在留学生心目中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面对来自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外国留学生,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认为“爱”的内涵和外延都应与面对中国学生有所不同。首先要了解和“进入”留学生的文化。我买来英汉对照版的《圣经》《古兰经》,也浏览了《真境花园》和一些佛教经典,这样,当我给留学生讲到“中国宗教文化”专题时,就和他们有了共同语言,并对代表不同文明的宗教信仰表示了足够的尊重。时间长了,留学生们开始和我无话不谈,有的甚至邀请我加入他们的教派。婉言谢绝后我告诉他们,我只是一个不同文明类型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与穆罕默德、释迦摩尼和耶稣一样伟大的人物,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孔子。但孔子创立的不是教派而是文化,是浩瀚博大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流派。于是,我陆续给他们翻译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 is that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cquire new knowledge while thinking over the old."(温故而知新)

  “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 is lost; 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still remains puzzle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hen three of us are walking together, I am sure to have a teacher."(三人行必有我师)

  “Every day I repeated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吾日三省吾身)

  "Never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to do to yoursel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armony is the most valuable."(和为贵)

  "Harmonious yet different."(和而不同)

  "The benevolent love men."(仁者爱人)……

  我告诉留学生,《论语》的名言中不仅有治学的格言,也有人生处世的格言,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当今世界的一剂济世良药;我告诉留学生,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3个伟人却有大致相同的经历:流传下来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编写的,记录古希腊苏格拉底思想的《申辩篇》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他被处死以后撰写的,描述耶稣言行的《福音书》也是由他的门徒在他被钉上十字架后几十年里完成的;我告诉留学生,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这两句名言在西方也都被称为“黄金律”。今天,我们要秉承孔子在2500年前就倡导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在求学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成为具有道德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栋梁之才。

  我告诉留学生,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画卷上出现了一个演进的“和”字,那是因为今天的世界依然不够太平,有的人总想掠夺和称霸。这样的思维势必加剧民族、国家和文明之间的对抗,而对抗的结果将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和——和谐——和谐世界,仁——仁爱——仁者爱人,沿着中国文化的智慧所指明的道路,世界就会走向和平与光明……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travel dream/a 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看,即使是一首歌,汉语歌词也比英语歌词简洁得多。

  我想,这也是交汇融合、包罗万象的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原因。(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简欧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