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我与奥运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0日 来源:神州学人 

  摘要: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个案,我感受到了冬奥会筹办跳动的脉搏,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2022冬奥会的轮廓。我相信北京能够再次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会。我也希望学成回国之后,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片1.png

  本文作者

  1994年,我出生于江苏苏州,记忆中第一次看奥运会是在2000年。当时我对体育的认知仅局限于跳房子、丢沙包、捉迷藏等传统儿童游戏。在看到奥运会直播中有跳水、击剑、帆船等那么多有观赏性的项目时,我第一次为体育运动所着迷。当我看到我国运动健儿勇夺金牌,在颁奖仪式环节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深深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喜悦。

  2001年,我在电视新闻中得知北京以超过半数的投票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筹办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欢呼雀跃的画面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现,现场很多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一边流着泪,一边唱着国歌。唱到最后,很多人笑了。能成功申办奥运会,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的发展成果被世界认可的体现。

  2007年,当我得知北京奥运会在招募火炬手和志愿者时,还在读六年级的我毫不犹豫报了名。但很快我就被告知因为年龄太小且没有突出表现不能入选。我当时就梦想着能尽快长大,早日能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正值暑假,我几乎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每一场奥运比赛的决赛。十年磨一剑,当看到运动健儿们走上领奖台,我为他们的努力终究得到回报而感到高兴。每一次中国代表团取得金牌,都给了我振奋的力量,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影响下,我也有了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此后,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都以奥运精神来鞭策自己。这样的习惯从初中一直保持到了现在的研究生阶段。

  那一届奥运会,北京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一丝不苟的奥运会风,严谨有序的赛程安排,轻松愉悦的现场气氛……奥组委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最为优质的综合保障。此届奥运会,运动员们共计打破了38项世界纪录,既是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奥组委优质服务的最好体现。

  2014年,夏季青奥会在我的老家江苏举办。我有幸在现场观看了乒乓球男单决赛,对战双方分别是我国运动员樊振东和日本运动员村松佑都。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观看奥运会的比赛。两人的技术打法不同,但整体水平相差不大,比赛开始后双方互有攻防,比分也在交替上升。在教练的指导下,樊振东很快掌握了节奏,进攻变得张弛有度,落点方位让对手捉摸不透,最终以4:2赢得了比赛。比赛结束后,全场沸腾了,大家向樊振东致以最热烈的掌声。最后的颁奖环节,当赛场上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内心激动不已,现场无数观众眼中都含着激动的热泪。是啊!我国通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既有能力培养好自己的运动员,也有能力办好奥运会。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2015年,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成为2022冬奥会举办地的时候,我的内心再次沸腾。北京又一次成功了!这也使北京成为历史上首个“双奥城市”。这是国际社会对我国社会发展认可。我知道,想要办好冬奥会,既要掌握造雪、屯雪等关键技术,做好雪资源储备工作,也要制定有效应对极端气候条件对赛事影响的方案。从得知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之初,我就一直关注着冬奥会的筹办工作。

  随着2022年的临近,北京冬奥会的筹办速度也在加快。2019年,大兴机场、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交通设施陆续投入运行,冬奥会的《遗产战略计划》《志愿服务计划》《低碳管理工作方案》相继发布,高山滑雪中心、冬季两项中心、云顶滑雪公园等一批冬奥场馆将达到北京冬奥会测试赛要求。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个案,我感受到了冬奥会筹办跳动的脉搏,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2022冬奥会的轮廓。我有信心北京能够再次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会。我也希望学成回国之后,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者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硕士)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