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李澈 禹跃昆)“具有家国情怀,熟悉基础设施国际化经营规律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2018年对我国承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重任的29家大型国际工程集团公司进行的调研时,很多单位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过程十分复杂,涉及技术、经济、法律、跨文化等专业知识,要想建设好这些基础设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必不可少。”张水波说,我国高等教育要承担起为“走出去”战略提供合格专业人才的重任,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张水波建议,改进路桥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港口工程等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增加“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专业知识。另外,在此类专业中增加一些经济管理和跨文化课程,并强化英文教学。在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专业中,则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课程。
张水波还建议,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增设相关本科专业,并聘请长期从事国际工程一线管理的资深业界人士担任授课教师。在办学方式上,高校可以与国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等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从而快速为企业培养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