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网讯(记者 蒙梓 段风华) 10月19日至21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会议在山东青岛举行。会议旨在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入探讨研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共商、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和完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推动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发展。“一带一路”与留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本届会议热议的话题。
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乌克兰、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韩国的11位外籍专家学者和70多所国内高校专家学者近300人参会。
会上,20位中外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清华大学陈劲教授作了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了中国创新的四大战略需求,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纳入更多科技与教育元素,进而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方面先行一步。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分析了在国际视野下跨境办学监管的发展及其类型、各国的海外办学监管模式及其成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伴随大量跨境办学活动,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中国对跨境办学监管的路径选择。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教授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介绍了大学推动中国铁路事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她针对当前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人才需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建设及本地化人才需求,对未来铁路人才培养的前景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提出了发展建议。
中国海洋大学宋文红教授阐释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的角色定位,并结合中国海洋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实践,就如何“谋洋济海”、发挥海洋大学作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马来西亚大学教育学院穆罕默德·法扎尔一·格尼(Muhammad Faizal A. Ghani)教授结合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提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应加强质量管理,并进一步阐释了其质量提升各个阶段的实施策略。
日本上智大学学术交流担当副校长杉村美纪介绍了国际留学生项目的几种合作模式:大学之间合作、政府之间合作、区域之间合作、中心往外辐射合作以及网络合作模式。现在,各国政府、地区组织和大学都在努力构建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网络平台,形成教育联盟。这个平台主要是促进各会员国之间的学生流动,共享国际留学生的合作经验,加强互动,并提出了知识外交的概念。
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热妮娅-科洛米副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经济知识传输”的报告。阐述了国际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并介绍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的基本情况,该校作为众多国际合作组织与项目的成员,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术人才。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课题组组长、“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会议发起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进副教授回顾了“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会议3年来取得的成就,并聚焦“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节点,对“一带一路”政策联通、学分互认、合作协议、交流机制、奖学金政策、深度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对 “一带一路”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建构。
会议还分别就“一带一路”留学生教育、“一带一路”与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分论坛研讨和交流。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