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外大学校长体育论坛近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冬奥文化与传承”,围绕这一主题,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以及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14所中外大学的校长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这次论坛同时也是北京体育大学纪念建校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在2022北京冬奥来临之际,北体大也在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而进行积极探索。
在本次论坛中,14位中外大学校长分别从学科建设、体育赞助、冬奥发展历程、冬奥启发教育与遗产、冬奥运动在中国的传承和复兴等多个层次进行演讲,梳理冬奥会发展历史,分析冬奥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以“加强学科融合,建设一流体育学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与启示”为主题进行了演讲。董奇认为,未来教育应该是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教育。他认为,各类学习活动有赖于脑区间的协同工作,不同的情绪具有不同的脑活动模式。他指出,有研究表明,运动促进海马中神经元再生;基于对高水平运动员(跳水奥运冠、体操奥运冠军)的跟踪研究表明,长期运动学习对脑灰质存在影响;有研究表明,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儿童执行功能,运动能够提高记忆成绩、提高海马对记忆的巩固,运动治疗抑郁比药物更有效。他认为,国际上关于体育运动的认知神经科学取得积极进展,但仍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我国关于运动学习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还比较缺乏,需要体育院校和科研工作者的更多重视。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岩以“传承体育育人传统,全方位助力北京冬奥”为演讲主题,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成立冬奥工作领导小组,在建筑规划、科技助力、人才培养和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包括冰雪运动的体育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曹卫东的演讲主题是“全面深化‘三个转型’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他认为,目前体育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及模式难以胜任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使命。为培养新时代中国体育优秀人才,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提供文化引领、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高水平基地彰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独特办学理念和丰厚专业内涵,两者有机共存、相得益彰。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体育大学加快推进“三个转型”综合改革,即从以夏季项目为主的体育大学向夏季冬季项目全面发展的体育大学转型(项目转型)、从传统经验型体育大学向现代科技型体育大学转(科技转型)和从本土化体育大学向国际化体育大学转型(国际化转型)。他系统阐述了推进“三个转型”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处理好一流大学建设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关系、处理好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哈尔滨体育学院院长朱志强认为,实现冬奥文化复兴的根本途径在于重塑冰雪运动发展的观念,改革冰雪运动发展的体制,重建冰雪运动发展的行为文化体系,优化冰雪产业结构,促进冰雪产业转型升级。来自国外大学的校长则更多联系自己国家的现状,为冬奥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在论坛上,由十所国内外高校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体育教育论坛同期启动。此外,作为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5周年学术系列活动,第二届冰雪运动“一带一路”科学训练国际论坛、第三届北体大—春田学院论坛、第三届北体大—科隆体大论坛、中挪国际交流论坛、中芬冰雪运动合作论坛、冬奥志愿服务国际研讨会、智能科技与智能体育国际论坛、首届北体产业发展论坛等分论坛活动也同期举行。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