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回过神,庚子鼠年就已经离我们而去,辛丑牛年已然到来。对于今年选择留在意大利度过新春佳节的留学生们来说,过去的一周真的可以说是“轰轰烈烈,风风火火”。
我们仔细的打扫卫生,翻箱倒柜的找出带着一抹红色的衣服,和室友一起七嘴八舌的敲定年货采购清单;我们拿出一年难得用一次的擀面杖,对着美食博主的视频不差分毫的给馅料调味,满心欢喜的等待新年第一锅手工水饺;我们拨通和家人的视频通话,手忙脚乱的把电脑架在餐桌上,和国内的亲人,身边的朋友一起远隔万里共看着同一场春晚……
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好像这只是又一个无法回国的新年一样,但今年的春节,祖国给我们“升个级”,春节还没到位,“春节包”就已被安排上了。
由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发出的12000份“祖国”牌“春节包”,在经历了一路颠簸,赶在春节前夕,陆续到达各个地区和学校学联手上。
短短几天时间,学联的志愿者们忙碌起来,签收搬运,打包统计,组织发放,熬夜到凌晨,清点到天亮,就是想更快的将这份来自祖国的爱和思念送到每一位留在意大利过年的同学手上。
接过“春节包”,同学们和志愿者们互道新年祝福。就在这一接一送,一问一答间。年味就浓了,新年也就来了。
令人欣慰的是,这份年味并没有随着发放的结束而消散,而是随着同学们的热情飘在和家人的聊天对话框里,朋友圈里,微博里,甚至由于同学们的无私分享,飘散到对中国新年充满向往的外国友人身边。这份年味驱散了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失落,也驱散了疫情带来的恐惧,却把我们思乡的心紧紧聚在了一起。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今年疫情下的“意式”中国年,我们有实用的“春节包”,有刚出锅的饺子,有朋友,更有互相照顾支持共度难关的心意。
我们的身边有你们,而我们的背后,有个名叫“中国”的家。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