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爱在莫斯科——俄国立人文大学孔院师生携手留学人员共同抗疫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肆虐的疫情时刻牵动着海外华夏儿女的心,国内外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的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武汉急需医疗物资的信息,全球华人华侨、国外友人竭尽全力支持武汉、支持中国的行动,让身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子学院”)坚守在教学一线的中方老师和海外志愿者们深切感受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严峻、紧迫与艰辛。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孔子学院的3位中方老师和1位志愿者今年春节都没能回国与家人团聚,大家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和茫然无措情绪后,也像国内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们一样行动起来,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竭尽所能地为国分忧,为国出力。

  建议并协助合作院校快速制定积极的防疫措施

  孔子学院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的发展和防疫措施的施行。中方院长张瑞和外方院长易福成第一时间沟通后,于1月25日向合作院校主管副校长芭芙莲科通报了国内的疫情及各级政府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为确保中俄师生的安全,建议学校延迟中国留学生的返校时间,隔离近期赴中国旅行的俄罗斯学生。建议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1月28日校长专门就此事召集4位副校长和外事处领导开会,听取并采纳了孔院两位院长的建议,决定隔离寒假去过中国的俄罗斯学生,将中国留学生的返校时间延至2月23日,随后在俄罗斯教科部作出反应后再次延至3月2日,并人性化地妥善考虑了在校中国师生的健康状况监测以及回国学生返校后的隔离措施等问题。

  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介绍国内情况

  孔子学院老师们利用多种方式,在招生会和课堂上向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校领导、俄罗斯师生和民众介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情况,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和决心,以及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病毒的英勇行为,这些都赢得了他们由衷的尊重和敬佩。在2月7日的招生会上,中方院长张瑞表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巨大的困苦和磨难,但坚韧不拔、团结一致、无畏牺牲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每次都能走出困境,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一次中国和中国人民也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疫情一定会尽快过去,欢迎大家未来去中国的大学留学,去美丽如画的中国旅行。大家对她动情的话语报以阵阵掌声,表达对中国和汉语的热爱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坚定信心。

  采访、拍摄视频,为武汉人民和中国人民加油。

  身在海外,我们无法冲向防疫抗疫的第一线,能够为与病魔战斗的同胞们提供的实质性帮助有限,但我们的心和全国人民在一起,我们可以为奋战在抗疫各个岗位上的同胞们加油鼓劲,把俄罗斯人民的关切和支持传递给他们。在中外两位院长的带领下,大家迅速行动起来,采访了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的校领导、中文老师,拍摄了一系列俄罗斯师生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的视频,他们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慰问和温暖的话语,让人备受感动和鼓舞。

  校长别兹鲍罗多夫、第一副校长芭芙莲科和外事副校长扎波特金娜都向对外经贸大学师生、武汉人民和中国人民表达了问候、敬意和支持,表示坚信中国人民能够共克时艰,渡过难关,他们愿意随时提供帮助。

  别兹鲍罗多夫表示,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开展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决斗争表示支持,对中国人民的处境感同身受,非常赞同中国政府为抗击疫情采取的措施。我们将共同努力,抗击这个侵袭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严重疾病。

  芭芙莲科表示,俄罗斯永远都会向自己的战略伙伴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坚信情况很快会稳定下来,中国与全世界会一起战胜这次疫情。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以下简称人文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密切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同仁们,加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人文大学随时准备为你们提供帮助。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扎波特金娜表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仁”也是中俄两国团结的基础。俄罗斯将竭尽所能帮助中国,希望你们能早日摆脱困境。我们相信中国凭借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强大的经济实力定能早日克服当前的疫情。我们与中国人民在一起,加油中国。

  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易福成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全世界的事情,全世界人民应该团结一心,我们也会竭尽所能支持、帮助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早日战胜疫情,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人文大学语言学院老师霍莉金娜表示,中国政府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采取了前所未有、难以想象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世界没有别的国家可以做得这么好,这不仅是对本国人民负责任,也是在保护全人类。令人感动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也都非常配合,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希望中国人民能够早日摘下口罩,享受春天。

  中国教师、志愿者和留学生们也表达了心声,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抗击病毒,我们在行动。

  与中国留学生爱心组织一起为湖北等地的医院募集、运送救援物资

  从媒体上看到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医院的医疗物资出现短缺,大家忧心如焚。当得知人文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黄和其他学校的9位同学自发组织了“青草国际救援”,为湖北和其他省市的医院定向募集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的公益行动遇到了困难,孔子学院立刻伸出援手,和他们并肩作战。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项,分工协作,在国内休假的同学负责调查需求,制定捐赠方案,并筹集资金;在莫斯科的同学负责联系购买渠道,确保价格合理,质量达标;孔子学院负责储运、整理,解决运输渠道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群稚嫩的孩子和毫无经验的师生凭着一腔热血和一份执着,互相鼓励,互相打气,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终于在三个星期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截至2月14日,“青草国际救援”为湖北、湖南、安徽、广东、江西、四川、上海等7省市的17家医院募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93000个,N95医用口罩35000个。在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中资企业和华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分三批运回国内,第一批已经送到急需的医护人员手上。募集的这些口罩可能仅仅够一家医院使用一个星期左右,但能够为抗疫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大家觉得非常欣慰和自豪。

  为了买到防护服,学生启航在工厂门外从前一天晚上7点等到第二天上午11点。多次联系订好的口罩被别人出高价抢购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他都迅速调整心情,再次苦苦寻找符合要求的新货源。

  由于晚上临时到货,来不及办理入校申请,学生小黄通宵坐在学校对面的餐馆里隔窗看守放在外面的十几箱物资,身上的钱在各种垫付之后只剩240卢布,还不够买一碗米粉,连日只睡二、三个小时的他最终累得病倒。

  听说救援物资需要贴标签,搬运需要人手,孔子学院学生马克西姆主动前来帮忙,他表示,自己现在还没大学毕业,不能给中国更多物资上的支援,但有一颗爱中国的心。

  院长易福成一直在帮助大家和学校领导、保安沟通,解决物资进出和存放问题,第二批物资运出时,他拖着行走不便的伤腿,坚持和师生们一起扛上扛下地搬箱子。

  院长张瑞建立了由人文大学孔院老师和留学生组成的6人“抗疫爱心群”,大家时刻待命,只要群里一声呼喊,不论多晚,不论在哪里,不论是否身体不适,大家都第一时间赶到校门口搬运救援物资。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抢时间,尽快把物资运回国内,大家放弃了国内外流程复杂的绿色通道,改走国际物流,为此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院长张瑞,老师张晓静、王小姣及已离任的李桃,还有3位志愿者捐出4020元支付武汉物资的运费。

  在这三个星期里,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将永远留在记忆中。

  (供稿/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