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均强调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则,并落实到治理领域的各方面各环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领导班子领导力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历史节点。持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命题。
高校领导力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高校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以高校领导力的现代化为基础。过去30年期间(199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上以“高校”“领导者”“领导力”为主题的文献,剔除无关文献,经过人工筛选和数据清洗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492篇。旨在系统梳理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有关高校领导力的研究文献,运用数据进行实证探究,准确认识发展规律,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国高校领导力的发展
从时间描述的统计性结果可以看出,发文量总体上呈现由少至多、波动中略有上升的趋势。过去30年间的文献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步落实期(1990—1999年),这一阶段共发文107篇,占样本文献的21.7%。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一步以法律形式把高校施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定下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关注高校领导力,研究成果大多聚焦高校领导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等宏观层面,缺少微观层面的深入探讨。
第二阶段为过渡缓冲期(2000—2004年),经历了1999年发文浪潮后,2000-2004年发文量骤降,出现发文量最低点,该阶段发展缓慢,接近“平地”。面向21世纪,党和国家关注如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研究党的执政能力。政策方向上,提出了政治性为第一属性,为推动高校发展起到“地基”作用,加强了理论研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以“大学校长”为主题的相关文献数量相比前5年(1995-1999年)搜索数据高出近一倍,且远高于党建领导有关文献数量,侧面反映了高校党的建设相关研究基础尚不扎实,“大学校长与高校党委两者关系” “高校领导者领导力”等有关热点在学者视野中关注度不足。
第三阶段为深化改革期(2005—2018年),这一阶段有关“高校领导者领导力”发文数量和研究热度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年均发文量可达到20篇。该阶段的研究主题得到深化扩展,从高校党委领导的内涵、理论到实践策略,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从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到深入关注领导者本体德行、培训等方面,学术成果呈井喷式爆发。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出发深入研究高校领导者领导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研究热潮,体现了高校和学界积极贯彻党中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在治国理政上的法治思想。
第四阶段为全面升级期(2019—至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高等教育发展和治理理念正式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提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来源。随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印发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2019年发文量高达55篇,发文态势与政策节点高度契合,呈现出教育研究学界时效性较强的特点。在国家政策、当前局势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领导力的研究热度将会延续。
二、高校领导力研究关注什么
从中国知网检索的结果来看,有关文献发文数量多的期刊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尽管高校领导者领导力的研究成果发文刊物级别较高,但发文数量相对较少,反映出学术界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远远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高校领导层的工作机制、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研究者自身身份、职务以及近距离接触高校领导的机会较少,参与高校领导层决策的机会相对不足,参与内部治理的渠道不畅通或渠道形同虚设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学者们受明哲保身的思想影响,不愿涉足政治性、原则性、方向性、制度性的问题,不想触碰所谓的学术研究“禁区和红线”等个人原因,同时,也客观存在作为学术研究平台的刊物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审查,不愿意承担政治风险而拒绝刊载相关主题研究等原因。
研究领域虽有高产作者,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与作者群。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领导干部领导力”受到了多个研究机构的关注,包括高校、党委部门及图书馆,高校尤其是重要力量。学校类型上,师范院校发文量较多,综合类院校研究成果较少。合作网络密度方面,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弱,且很多机构独立发文,尚未形成合作网络。地区分布较分散,以东部地区高校发文为主,中西部地区高校发文较少,今后应着重加强对中西部高校领导者领导力的研究。
三、未来高校领导力的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之际,展望高校领导力研究的未来趋势,笔者认为,今后对高校领导力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首先,国际视野。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要积极借鉴外国高校治理经验,治理主体的领导力对大学治理效果影响巨大,高校党政干部和研究学者应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加强领导者领导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我国高校的发展必须走与中国国情、文化、历史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我国虽有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但步伐较小,应迈出更大步伐积极吸收其他国家治理方面的精华,更快更好地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
其次,前瞻意识。过去30年间对“高校领导者领导力”的研究经历了初步落实、过渡缓冲、深化改革和全面升级四个阶段的发展,历史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高校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作为领导全局的“一把手”,要发挥党建的高质量领导力,在思想引领、制度建设、组织协调、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落实到治校的全过程;高校“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政治上互相信任且工作上全力支持,校长作为高校的法人代表,要正确行使权力,在保障自己权力的同时不越权,带领教师和学生打造学校特色,向好发展。此外,高校领导者要与时俱进,具有改革创新、自我批判精神,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形成完整“班集体”,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再次,维度框架,总揽全局,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从政治统领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实施力、干部胜任力、制度约束力五个维度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力建设。把握好政治方向,同时结合高校改革发展自身的诉求,高校领导者信息化领导力和道德领导力的弱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失衡均是制约高校领导者领导力发展的因素。领导者不仅要有学问、能力,更要有品德、责任,在领导干部发挥自己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德性,廉洁自律、以德治校,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维护集体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的体制机制,处理好学术委员会和其他行政委员会组织的关系,给予领导干部发挥相应领导力的支撑体系。积极推动权力分享和共同管理,不独揽大权,让各群体共同参与,走向善治共治。重点深化提高领导力的路径和措施研究,推动各级领导者聚焦于教育发展实践,加强多维领导力,优化治理结构。
(本文作者:张雷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贾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