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红果成了幸福果

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594145067137_1.jpg

  张静在山楂产品生产车间。

1594145086017_1.jpg

  张静(前排左三)与山楂种植户在一起。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人距离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越来越近,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就在眼前。

  甩掉一顶顶穷帽子,欢欢喜喜地奔向自己的好日子。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为数众多的留学归国人员施展所学,撸起袖子、挥洒汗水,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梦想。

  这样的海归身影随处可见,这样的生动事例俯拾皆是。革新技术、发展产业、培养人才、扶贫扶志……一个个海归扶贫故事,正是当代海归将最美的青春、最远大的理想与祖国发展紧紧相系的写照。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海归扶贫故事会,关注工作在扶贫一线的留学归国人员,讲述他们生动感人的扶贫故事。

  ——编  者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是全国著名的“山楂之乡”,也是海归张静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若是每年10月来到这里,挂满串串红果的山楂树分外好看。一颗颗饱满的红果,似在预示着村民们的好日子,一定会一年胜过一年,越过越有奔头。

  今年疫情期间,张静团队克服经营困难,帮助父老乡亲共渡难关,主动与种植户联系,解决果农产品滞销问题,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山楂300余吨。2月,张静还主动接下了驰援武汉的加急订单,生产的红果面包作为捐赠物资送到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等抗疫一线。


  小果子有大价值

  2013年,在英国萨里大学企业运营与物流管理专业拿到硕士学位的张静回到国内,在北京工作。

  一次,她与父亲在老家散步,意外地发现不少树上掉落烂在地里的山楂,这令张静迷惑不已——自己从小便知道红果是兴隆县的一大特色,为啥这些宁肯烂着也没人去捡?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山楂收购价格太低,相较于摘果成本并不划算。

  红彤彤的果子被弃在了地里,她感到既可惜又无奈。张静告诉记者,那时,她心里就隐隐有了想法,想要尝试通过自己所学,为家乡的红果开发出更大价值。

  曾有数据显示,兴隆县山楂种植面积与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山楂生产及加工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高达33.8%。

  这一颗颗红果个头娇小,分量却实实在在,它们是兴隆县不少果农的生计,因此,山楂的行情时刻牵动着乡亲们的心。

  想要让这颗红果变成“致富果”,还得靠延伸产业链;想要挖掘出山楂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就得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若只是靠山楂果脯类产品彼此打“价格战”,很难突破行业发展瓶颈。

  2015年,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张静担任总经理。一年后,她所在的公司作为理事长单位参与组建河北省山楂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其后,院士工作站和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分别成立。张静于是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技术研究院院长。

  新的平台,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毕金锋等多名知名林果专家,这为高附加值的山楂产品研发及落地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葡萄籽精华特别有名,就是源于其中的原花青素。山楂中的原花青素含量与活性都比葡萄籽还要好,我们对于山楂原花青素的萃取实现了突破。”张静说。

  致富是场接力赛

  每年秋天,山楂到了收获季节,张静都会密切关注开秤价的走势。她会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规定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收购山楂。以去年为例,山楂开秤价是1元钱,张静兑现承诺,以1.2元的平均价收购山楂,农户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为了让农户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在瑞泰的2万亩山楂种植园里,张静为参与园区种植的农户免费提供栽培技术,避免因管理缺失造成果品减产。

  与此同时,张静已累积吸纳1500余户贫困户入股,并建立扶贫车间,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返还贫困户股金240余万元,分红达140余万元。

  “也有一些贫困户拒绝了我们的本金返还,就踏实地把钱压在这里。”张静说,这让她感受到了信任,也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后劲儿。

  得益于技术突破,山楂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参与包含山楂寡糖、酵素、多糖提取物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等在内的多项课题研究,也在进一步提取山楂中的膳食纤维。这从表皮到内核的价值,正在转化为更多面向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

  去年5月,张静荣获“承德青年五四奖章”。31年前的5月4日,她的父亲张学军就因投身养殖业、带领乡亲一起致富而在当年获颁“河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

  “颁发日期都是5月4日,前后相差整整31年。”张静感慨地说。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以前,父亲就是这么做的,而现在,女儿拿过了接力棒。

  “一切损失我们赔”

  为了统一管理好山楂果树,张静采用了一种被称为“落头开心、矮化复壮”的修剪技术,即确定树体高度后修剪去除树体上部,并将树枝拉平以增加树体透光性。通过这种方式,整棵果树的营养分布更均匀、营养度更好,结出的果子色泽与饱满度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然而,这种修剪方式的缺点在于,第一年修剪时下手极“狠”,要将高处树杈统统剪下,这令不少山楂种植户不解。

  “我们种了几十年山楂,都种得挺好,你一来手起刀落都给我们剪下来了。凭啥信你!”

  “我们要是减产了、赔钱了,这损失你们给赔偿吗?”

  有的种植户干脆将张静和团队成员拦在了地里,不让他们靠近山楂树。“还有的说要去找政府告我们”,张静苦笑说,“反正怎么说的都有,推动‘落头开心’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阻碍。”

  在又一次被种植户半路拦住、不让修剪果树的时候,张静打定主意,再难也得把这扎根未来的技术推广下去。“我对拦我们的乡亲说,‘您一定要相信我们,若是明年果树减产了,一切损失我们来赔’!”

  第二年,种植户们悬着的心可算放下了。果树的的确确长得比原来更好,山楂品相也更好,不但没有减产,产量比之前还增长了不少。

  一些头一年不理解的果农主动找了过来,要跟张静学习修剪技术。眼看着想要学习新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她由衷地觉得高兴。张静与当地科技局联手,在家乡组织技能培训,想要多培养出一些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也是她现在关注的重点。“当代青年愿意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了,但在我们建设研究院、研发检测中心的过程中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他们慢慢觉得农业做好了也非常有意思。这些青年人是脱贫攻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位果农在拿到分红的钱后曾笑得合不拢嘴:“谁曾想种山楂还真致富了哩!”

  “那可不!这红彤彤的果子,真就是颗‘致富果’!”张静说。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