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归国英才齐聚广州分享创新创业心得

发布时间:    来源:广州日报 

  “假如你现在还在海外,欢迎你回到祖国来;假如你已经回到我们的祖国,欢迎你跟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家们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在11月29日举行的欧美同学会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广州峰会开幕式、欧美同学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以及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双创”峰会上,多位重量级归国英才畅谈感悟,诚邀各界海归人才到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投身创新创业。

硕博英才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谭铁牛

  紧紧抓住科技革新“关口”

  谭铁牛,中国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谭铁牛是国际知名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专家。20年前他放弃了国外终身教职,带领团队回国,虹膜识别技术实现多次技术跨越。此外,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基础理论,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谭铁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动能巨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抓住第四次科技产业变革的先机。他认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是一个契合时代的课题,人工智能是全人类都在探索的领域,也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

  他认为,过去几百年间世界科技革命发生了多次科技革新,每一次革新后就是产业变革。西方一些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会,率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谭铁牛表示,找风口不如抓关口,抓到关口就是拥有先机和开拓创新。智能化时代需要人工智能的牵引,要抓住这个关口,我们首先要理性务实,抓实基础研究,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生态。同时,我们要加快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和鼓励人工智能的社会学研究。

硕博英才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

  健全人才政策促湾区创新

  陈十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是国际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流体力学、湍流基础与应用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同时也为中国工程科学及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十一表示,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未来大湾区应如何发展?首先应从更高层面进行国际人才自由港的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探索境外高端人才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子女入学与医疗等问题,还有建设专门的科技人才用房,形成对接国际的科研创业环境,让人才安居大湾区,安心做贡献。

  陈十一表示,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支撑作用,一方面发挥一流高校的“人才蓄水池”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研究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建设世界一流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此外,还要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学与城市有互动关系,大学从人才、技术、文化支撑城市发展,城市要从经费、空间、资源反哺大学。

硕博英才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新滋

  欢迎你回到祖国一起努力

  陈新滋,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新滋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工作,在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陈新滋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机遇。目前从整体来看,跟国际上其他三个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上,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合作,广州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工作。他认为,今后要实现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跨制度的合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更好。

  陈新滋深情地呼吁:“假如你现在还在海外,欢迎你回到祖国来;假如你已经回到我们的祖国,欢迎你跟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家们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

  陈新滋表示,人才是跟着资源走的,留学人员回国的目的就是想做事情。如果只是让他们回来有个很舒服的工作,他们是不回来的。所以,应该给他们提供做研究的环境,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他也表示让人才安居乐业非常重要,因此做好“海归”儿女的教育很关键。

硕博英才网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袁玉宇

  科研人员创业需自我改变

  袁玉宇,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2008年底,留美归来的博士袁玉宇带领团队回家乡广州创立迈普医学,已成功利用生物3D打印等领先技术,制造出多个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的新型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进军全球高端市场。

  袁玉宇表示,创业具有高风险,科技创业犹如“走钢丝”。一般来说,做科研的人喜欢技术导向,但实验室成功不等于产业化成功,特别是我们做医疗的,产业化成功需要5年到10年时间,这段时间怎么活下来?科技创业者往往拥有一个创新的技术,但一般对市场的理解、把控能力比较弱。这两方面的结合非常重要。

  袁玉宇认为,搞学术的人“脸皮比较薄”,不够接地气,大多需要经历一个折腾的过程。创业者自己的改变非常重要,搞技术的人往往关注细节,但当CEO需要关注大方向,并要善于用人,敢于放权,建立内部机制。

  在他看来,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健康的创新及人才生态,需要基础研究人才、产业转化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三类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不直接产生产业效益,需要转型为科技产业人才,或者实现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付轩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