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赴美留学预警并非无的放矢

发布时间:    来源:环球时报 

  6月3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教育部鲜有的“预警信息”被视为中方教育和学术领域对美国一系列签证紧缩政策的回应。由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占据相当大的生源比重,不少学府纷纷表示,担忧中美间的紧张对峙终会对美国教育行业造成人才飞速流失和巨额经济损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评论说:“美国高校尚未做好为贸易战分担伤害的准备。”许多在美国学习工作的华人也对如今日益紧张的形势表示忧虑,不过也有人表示,目前影响主要还是集中在敏感专业和研究生范围内。中国留学生赴美,需要考虑更多的未来发展状况。

  6月3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教育部鲜有的“预警信息”被视为中方教育和学术领域对美国一系列签证紧缩政策的回应。由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占据相当大的生源比重,不少学府纷纷表示,担忧中美间的紧张对峙终会对美国教育行业造成人才飞速流失和巨额经济损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评论说:“美国高校尚未做好为贸易战分担伤害的准备。”许多在美国学习工作的华人也对如今日益紧张的形势表示忧虑,不过也有人表示,目前影响主要还是集中在敏感专业和研究生范围内。中国留学生赴美,需要考虑更多的未来发展状况。

  专家认为,英国或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新首选。

  美教育界抱怨贸易战“殃及池鱼”

  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至2018年间,中国大陆学生留学美国总人数为363341人,占国际学生的33.2%,为美国贡献了将近139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中国教育部留学预警发布后报道称,国与国间日益激烈的博弈,近日已令美国不少高校明显感受到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方面反映,截至本月初,有多达10位被该校录取的中国学生放弃了就读机会。该校招生部主任索洛穆坦言:“听闻其他学校也发生类似状况,我们对此都感到很紧张。”作为中国留学生的“招生大户”,该校本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足足占据国际生的一半。索洛穆称,中国学生整体表现优异,他们的贡献远不止于“创收”。美国大学协会主席科尔曼表示,美国高校对特定留学生群体摆出一副不欢迎的姿态,所造成的损失将会是异常显著的。美国教育理事会副主席哈特尔忧虑地表示,各校高层目前都十分担忧国际生沦为“贸易战的棋子”。

  今年5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一篇评论中暗示贸易战对美国教育行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文章称,如今全美学府的中国学生总数相当于整个马里兰州的学生总数,就在美国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问题上“退避三舍”之际,国际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起了该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这篇文章甚至直言,“美国学校依赖于中国学生的钱”,而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已经对一些学府形成了“关乎存亡的严重威胁”。

  除了在高校就读的留学生外,中学时代便早早赴美的中国“小留学生”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比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国际教育协会(IIE)一项调查显示,在2013年至2016年间,赴美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人数猛增48%,每5名国际学生中就有2名来自中国。美国《福布斯》杂志称,从2007年至2017年间,美国高中国际生比例翻了两倍多,中国几乎是凭“一己之力”促成这股强劲的涨势。截至2017年,在美国高中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几乎占据整个国际生群体的“半壁江山”。

  2018至2019年度的数据显示,全美私立高中每年平均学费约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有美国当地网民表示,位于纽约等大都市的高端私立学校学费更是高达4万至5万美元,堪比一流大学的水平。对于国际生而言,这笔巨款往往需要全额缴纳,且无法享受奖学金或其他费用减免。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很多美国中学坦承,国际生为学校所带来的丰厚经济收益,是他们乐于进行“扩招”的重要动力。不仅如此,很多高中还与留学中介存在密切合作,一些中介机构仅在“牵线搭桥”的过程中就能赚取数万美元的服务费。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