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线上学中文 玩出新花样

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mrbhwb2020111311p28_b.jpg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中文教育机构推出了线上中文课程,这其中既有传统教学平台由线下至线上的转变,也有科技赋能的学中文应用软件的推出。在此背景下,线上学中文已成为不少母语非中文学习者的必选项。


  线下学习转至线上学习

  相比线下,线上学习中文方式更加灵活,选择更多。有的学习者会选择购买线上课程系统地学习中文,比如选择“锦灵中文(jinglelingo)”,看上的正是其面向全球提供的“系统化中文”及“中国传统文化”线上课程;也有学习者使用移动应用软件,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升中文水平,比如选择“漫中文”,看中的是这款原创漫画App的趣味性——用户可以看漫画、听发音、看释义,也可以收藏标准普通话版的读音复习,还可以给漫画配音并分享。

  无论学习者如何选择,疫情期间,线上学中文已变得常态化。

  正在南开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白雪正是线下教学转至线上教学的亲历者。“学校的线上中文教学已开展了半年多,我也渐渐地了解了什么是线上教学。”白雪坦言,“刚开始上网课时大家都懵懵懂懂,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学堂云、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平台,在云端和老师及同学相聚,体验新的授课方式,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白雪观察到,在疫情暴发前,线上中文教育已有一定市场规模,在疫情的催化下,在线中文教学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主教室”。

  中文学习软件多样化

  来自巴基斯坦的丹尼尔就读于山西大学,学的是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中文已有1年。疫情暴发后,他的学习方式也转为线上。“Pleco”App是丹尼尔和喜欢学中文的朋友们常使用的学中文软件,该软件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词汇量。

  据丹尼尔介绍,“Pleco”内置两款实用的免费词典,且拥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功能——只需输入要查找的词,即会出现一个按频率排序的综合结果列表。值得一提的是,该软件包含中文单词和拼音例句,并提供即时的中文转英文功能。同时还支持手写和语音输入,读取文件直接翻译等。

  白雪注意到,身边很多朋友都通过在线学中文。“他们喜欢用 TrainChinese、Pleco、HSK Online等软件。在线学中文不仅是新的学习方式,更是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在线中文教育是线上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使用者来说,可以将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比较,也可以将线下教学的内容进行延展,深入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希望以后供大家选择的线上中文软件越来越多。”白雪如是说。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杨帆来中国已经5年,目前在山西大学攻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硕士学位。对他来说,学习中文的难点在于拼音和笔画,相关线上中文学习软件正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除了多听、多说、多写,我和朋友们经常借助‘Pleco’‘百度汉语’等线上学中文工具。”杨帆说。

  线上线下相辅相成

  对母语非中文的学习者来说,线上中文学习在未来会占多少比重?对学习方式会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白雪认为,线上和线下教学各有千秋。“在信息化时代,线上教育的优点很明显。首先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学习;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最后,网课的教学资源丰富,媒体多样。但线下教学师生之间的面对面真实互动,是在线教育实现不了的。在未来,二者不应相互取代,而应该相辅相成。”白雪说。

  对丹尼尔来说,适应线上教学还需要一个过程。“学习一门新语言需要足够的耐心,但对我来说,上网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

  杨帆则对线上教学的录播课程比较肯定,因为“可以反复观看”。

  虽然学习者感受各异,但在线中文教学会成为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家的共识。

  相关专家表示,大规模的线上学习及教学实践为今后国际中文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学模式、教学形态。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