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经合组织相关研究表明——

激发女生竞争意愿有助于缩小性别差距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在今天的大多数国家中,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比男性高。然而,女性就业的可能性比男性低,而且女性受雇后的收入也较低。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促进女性学生自信和竞争意愿的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缩小学校及社会中的性别差距。

  调查显示,在过去10年中,经合组织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大大增加,几乎所有的经合组织国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都高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25—64岁的女性中有40%接受了高等教育,相比之下,25—64岁的男性中有34%受过高等教育。

  在学校表现中,女生的表现也比男生好。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阅读评估结果显示,女生的得分比男生高出30分。在数学方面,女生平均只比男生低5分,而且在79个参与测试的国家和经济体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国家和地区的男生在数学方面明显优于女生。在科学方面,女生平均比男生多2分。在35个参与测试国家和经济体中,女生在各科的表现都更好。

  然而,尽管学业成绩良好,女性全面参与高等教育的趋势积极,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距仍然和以往一样大。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结果表明,这些差距可能在中学就已经开始扩大。即使女生在学业上比男生出色,但她们也不太可能像男生那样通过教育和研究领域选择通往高薪职业的道路,而这些职业如今涉及科学、数学、工程或计算机。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只有14%在科学或数学方面表现最好的女生表示,她们希望成为科学或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在表现最好的男生中,这一比例为26%。这些决定可能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不同性别的职业期望?研究表明,对失败和竞争的态度可能会起作用。总的来说,男生和女生对失败的恐惧是不同的。在几乎所有参与国际学生评估的国家和经济体中,女生比男生在更大程度上害怕失败。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64%的女生表示,当她们失败时,会怀疑自己对未来的计划;62%的女生表示,失败让她们担心自己可能没有足够的才华。对失败的过度恐惧可能会导致倾向于追求更容易实现、但回报可能更少的目标。此外,在参加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79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有64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女生对竞争的态度不如男生积极。

  15岁学生的职业期望反映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对研究对象相关的教育、健康和福利,而男性则更倾向于选择科学的广泛领域,技术、工程和数学等。2017年,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平均只有20%的短期高等教育课程的新学员和30%的STEM领域学士课程的新学员是女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女性占短期高等教育课程新入学率的79%,占学士学位课程新入学率的77%,占卫生健康专业硕士学位课程新入学率的64%。

  青少年的选择也会影响他们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认知技能的发展。经合组织成人技能调查(PIAAC)衡量了16—65岁人群的读写和计算能力。该研究表明,在成年早期,女性在阅读能力方面的优势消失了,而男性在数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同一时期稳步增长,几乎是线性增长。对这些模式的一个合理解释是,男性擅长研究领域和更密集地使用计算技能的职业。与此同时,男性在阅读方面能够缩小性别差距,因为识字是一种横向的技能,每个人都需要它才能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成功。

  因此,表面上无关紧要的因素,例如青少年对失败和竞争的态度及他们的职业期望的不同,转化为在选择研究领域和职业方面的不同,这反过来又影响收入和其他劳动力市场的结果。社会和经济因素也阻碍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进步。对此,经合组织建议,应促进女性学生自信和竞争意愿的早期干预。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20日第6版 版名:环球周刊·国际教育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


相关新闻

更多>>精华内容

更多>>最新政策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